襄阳市中医药协会举办宣传培训班 40余名通讯员集体充电赋能


不会写中医药好故事?拍不出爆款短视频?宣传思路总卡壳?别急,这场培训为你一次搞定!

11月23日,襄阳市中医药协会409会议室座无虚席,来自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药企业的40余名宣传骨干,参加了一场“干货满满”的中医药宣传培训。

“笔头、镜头、鼠标,都是中医药品牌的‘望闻问切’。”市中医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杜本钦在动员中提出,新一轮中医药振兴发展,既要“练好内功”,更要“讲好故事”。会议现场宣读了《襄阳市中医药协会宣传管理办法(试行)》《襄阳市中医药协会宣传工作奖励实施细则(暂行)》,以“真金白银”激发全员创作热情。

上午的培训围绕“文字赋能”。襄阳市资深新闻工作者以《擦亮中医窗口 讲好杏林故事》为题,用“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写得安全”四问四答串起半天课程。

培训中,授课老师通过“一张处方、一次护理、一把草药”三件日常小事的五种写法演示,让学员现场体验“同题竞写”。10分钟头脑风暴后,大家发现:原来会议通稿可以写成“人物速写”,科普知识可以变成“悬疑故事”,同一素材“横切”是新闻、“纵切”是深度,“斜切”还能出爆款。

“以前总怕没题材,现在明白‘题材就在针尖上’。”襄州区中医医院通讯员小李兴奋地说。

下午的培训聚焦“短视频出圈”。另一位深耕媒体融合十余年的资深编审带来了《中医短视频爆款炼成记》。“三秒钩子+七秒情绪+五秒反转”的黄金模板一抛出,立刻点燃现场。

学员手机同步操作:拍“抓药”特写、剪“煎煮”延时……一条15 秒短片 10 分钟成片。老师趁热打铁点评:画面横屏改竖屏、字幕从“说明式”变“对话式、再加一句襄阳方言旁白,流量可再涨30%。”

“原来视频号被限流,是因为踩了‘功效断言’的红线。”来自襄阳市济安中医诊所的小向边记笔记边说,“今天学会把‘治疗’改成‘缓解’,把‘根治’换成‘调养’,既合规又有传播力,回去就能拍《三分钟学会冬季膏方》系列。”

全天培训采用“讲授+实操”模式,现场组建“襄阳中医宣传交流群”,约定大家以后常交流,有啥问题学员群里提,老师第一时间答。

学员们纷纷表示,培训结束不是句号,而是“发令枪”,要把课堂上的“金点子”变成公众号里的“10万+”、短视频平台的“百万赞”,让襄阳中医药故事“飞”入更多百姓家。

杜本钦透露,协会下一步将根据工作的需要,持续为全市中医药宣传骨干搭台子、扶梯子、铺路子,力争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记得住”的襄阳中医品牌,让“看中医、信中医、爱中医”成为汉江流域的新风尚。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李兴会| 通讯员:胡云飞

编辑:陈莉莉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