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枣阳市刘升镇田湾村的烘干场内,湖北省万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延春抓起一把稻谷,向枣阳市农机化中心工作人员郭邦生介绍:“这是趁降雨间歇抢收的,含水量接近40%,必须连夜烘干。”
在他身后,四组烘干设备正开足马力运转,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今年9月以来,枣阳市累计降雨量超2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持续阴雨天气给秋粮收获、晾晒带来严峻挑战。
作为鄂北粮仓和全省55个粮食主产县之一,枣阳市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近六成,事关粮食安全大局。潮湿环境易导致粮食霉变发芽,及时烘干成为确保粮食品质的关键环节。
“7月25日开机以来,先烘高粱,现在集中处理玉米和稻谷,日烘干能力200吨,累计已烘干1.6万吨。”孙延春说,公司服务范围覆盖周边四五个村,保障近3万亩粮食作物。
郭邦生介绍,枣阳市提前公布了全市96个烘干点的联系方式,确保农户就近对接服务。
在15公里外的兴隆镇随阳村,胜阳农资专业合作社的12台烘干设备同样满负荷运转。理事长周伟穿梭在设备间检查运行状态,院内拖拉机、运粮车排成长龙。
“25亩水稻收割后直接送来烘干,解了燃眉之急。”村民王长友驾着拖拉机感慨道。周伟介绍,雨后稻谷存放不能超过三天,合作社已连续作业37天,实行三班倒制度,日烘干量达600吨,全力守护农户“粮袋子”。
枣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沈齐锋表示,全市155万亩秋粮中,水稻74万亩、玉米78万亩。在组织近8000台收割机抢收的同时,全市烘干主体批次烘干能力达1.1万吨,基本满足粮食烘干需求。目前玉米收获接近尾声,水稻收获进度超九成,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抢烘战”正有序推进。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孙修廷 毕学谦
通讯员:杨金智 任积超
编辑:孙修廷 丨责编:毕学谦
审核:廖双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