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的枣阳,热浪袭人。一大早,王城镇石堰村村民王远桂看完自家玉米地,便急匆匆骑摩托赶往村委会。“镇上九点的玉米技术培训,可不能迟到!”擦着汗走进会议室,她赶上了枣阳市2025年首期高素质农民培育玉米单产提升培训班。
种了近40亩玉米的王远桂,一周前听说镇里开班,第一时间就报了名。课堂上,枣阳市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郭贵东的讲解吸引了60名学员的目光:“麦茬玉米正值灌浆期,抓好中后期水肥和病虫防治是关键!”
“培训班设在群众家门口,罗庙、螺丝岗、石堰、雨坛四个村的乡亲们参与热情很高。”王城镇特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杨道军介绍,这期为期14天的培训,采取“课堂+实践+观摩”的模式。
两节课后,学员们意犹未尽。王远桂趁势提议:“老师讲得真好,能去我家地里看看吗?就一里路。”“走!”郭贵东爽快答应。在王远桂的玉米地里,郭贵东剥开一个玉米棒:“授粉不错,但密度稀了,产量上不去。明年播种注意株行距,每亩保证5000株左右。”现场指导让王远桂和学员们豁然开朗。
枣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安军表示,作为全省55个粮食主产县之一,枣阳亟须培育高素质种粮农民。根据省厅《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该市今年围绕稳粮保供,开设玉米、水稻、小麦、油菜四个单产提升专题班,由四家机构承办,计划培训352人,着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孙修廷 毕学谦
通讯员:杨金智 翟华山 琚成
编辑:孙修廷 丨责编:刘惠
审核:廖双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