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草草义工协会联合南漳文联、诗词学会开展乡村诗词采风

7月31日,襄阳市草草义工协会联合南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漳县诗词学会,组织诗词作家深入南漳县李庙镇全家湾村、鱼泉河村及县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开展诗词采风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实地考察“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成效,并通过诗词创作,记录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传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感人事迹。

在全家湾村,采风团重点考察了该村“共同缔造”成果和基层治理创新。引人注目的是该村推行的“红色屋场”解纷工作法。作为全国31个“枫桥式”工作法之一,该工作法入选了浙江诸暨“枫桥经验”陈列馆,其具体案例《“红色屋场”解纷关口前移工作法》更从全国1200余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襄阳市唯一入选“2024年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的实践。社工、志愿者与村民在此协同,有效化解矛盾,促进邻里互助。

作为全省共同缔造和基层治理试点村,鱼泉河村展现了治理与振兴同频共振的新貌。该村成立四类组织,践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五共”理念。采风团走访了村里的电商直播间,见证“土特产”销往全国;在乡村大舞台,感受留守老人、妇女的文化生活。社工和志愿者在此扮演着产业发展“助推者”和精神文化“摆渡人”的双重角色。

在南漳县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采风团参观了荣誉室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中心,并通过视频全面了解了襄阳市草草义工协会在南漳实施“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的情况。该计划涵盖培育社区组织、壮大志愿力量、扶老助困、文化帮扶等多方面工作,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和百姓院落。

采风过程中,基层治理的成效、乡村振兴的活力以及志愿服务的温度深深触动了诗词作家们。他们表示,将以此次采风所见所闻为素材,用真情实感创作诗词作品,力求反映“红色屋场”的治理智慧,展现鱼泉河村的蓬勃生机,歌颂社工与志愿者的奉献担当,让这些温暖的实践以诗词的形式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通讯员:耿辉 付顺兰

编辑:孙修廷 丨责编:刘惠

审核:廖双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