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宜城受到国务院的通报表扬,被点赞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较好、闲置土地较少”城市,并获得了1000亩的用地计划指标奖励。他们是怎么干的呢?

时间回到2012年,当年5月,襄火炬发动机项目,在宜城取得了270亩工业用地使用权,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这个项目一直没有开工建设,造成土地闲置。

2014年7月,(宜城)市政府依法收回了土地使用权,重新盘活利用,调整给了新引进的粤宜高科产业园项目。
目前,投资26亿元的粤宜高科产业园项目,已正式投产营运,2016年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利税3亿元,安置职工3000人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依法收回襄火炬发动机项目的土地,是宜城严格执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政策的一个缩影。为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他们严把项目准入、预审、土地供应和批后监管“四大关口”,确保落户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强度达到国家定额标准。

凡是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项目,一律不签约不立项,凡是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接受不供地,凡是未办理土地征收手续的项目,一律不破土动工。
定了规矩就必须严格执行。近4年来,宜城拒签、调整、查处的用地项目超过20个。对那些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也不能由着投资方的性子,想放哪里就放那里。对新建的产业项目,一律进入经济开发区。

避免出现过去“村村点火,处处冒烟” 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
城里的土地卡得严,在农村,宜城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就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根据规划,未来几年,宜城将190个行政村,整合为50个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仅此一项,可腾出5万亩以上的用地空间。

地面空间不管怎么节约,总是有限的,用一亩就会少一亩。为此,当地政府拿出资金,鼓励引导园区、企业强化空间利用,大力推广多层厂房模式、高层建筑模式、空中花园模式,大大提高园区土地容积率。

宜城市水晶产业办主任 周中华:目前,我市水晶产业城建有360栋厂房,我们都是按照三层以上的框架结构建设,这样一来,我们节约土地是1500亩,土地节约率是26%以上。
襄阳广电全媒体:刘尚坤 大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