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宜城市发改局提高政治站位,迅速行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把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充分发挥发改部门的职能,稳定粮油供应抓保障、加快场所建设争资金、定人定岗明职责,全局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确保粮油供应保障到位。疫情防控期间,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等必需品供应是否充足?价格是否上涨?这对于保障民生、稳定民心至关重要。为了全面做好疫情期间全市粮油供应保障工作,宜城市发改局结合自身职能职责,积极采集全市粮油加工、供应、价格、库存等信息,每天向襄阳市发改委和宜城市政府报送粮油市场供应情况日报告统计表、粮油应急加工企业调查表、粮油库存情况统计表等,及时分析上报宜城市粮油市场信息,为各级领导决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详实的参考依据。一是摸清底子,掌握市场动态。工作专班每天到超市及粮油店观察了解供需情况,并积极联系种粮大户和加工厂了解相关信息。对四海、甲林、诚烁、美名等粮油应急供应加工企业进行了一次全覆盖调查走访,现场查看原料、成品库存和加工能力,切实掌握库存、销量、进货渠道及市场反响情况,对发改部门在粮油保供上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加强储备粮油管理。全市目前库存粮油充足,市场价格稳定、粮油储备充足,无哄抬物价及较大波动情况发生,能够满足疫情期间群众生活所需。
确保场所建设资金到位。疫情当前,时间就是生命。为快速增加紧急救治场所,提升我市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发改局主动协调联动,积极向省、市发改委争取疫情期间紧急救治场所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用于病房改建、疫情隔离区改造、新院区感染性疾病专用房建设、疫情隔离区建设等,同时围绕救治场所改扩建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确保防控值守人员到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时正值春节临近,但在疫情面前,发改部门党员干部没有丝毫犹豫,有的放下家里年幼的孩子,有的放弃亲人团聚,有的克服自身病痛,主动请缨要求战斗在第一线,最终发改局党组挑选了58名政治过硬、担当实干的党员干部组成防疫一线工作队,当好疫情防控前线工作的战斗员、信息员和宣传员,全员进入战斗状态,吹响了疫情防控“冲锋号”。在这场看不到硝烟的战场上,发改局党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阻击疫情最前沿高高飘扬,用胸前佩戴的党徽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一是建立了疫情防控工作群,及时传达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指示精神和疫情动态,同时利用网络、LED屏、宣传栏等载体共计播放、张贴疫情防控标语和疫情防护知识200余条,不断增强群众防控意识;二是对管辖的三个家属院进行拉网式排查摸底,定时监测体温,对公共区域每天进行两次消毒,加强小区人员进出管控和居民代购服务,把疫情危害降到最低点;三是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认真落实“双报到”制度,组建“红色暖心服务队”,协助居住地社区帮谋划协调、帮卡点值守、帮宣传疏导、帮卫生整治、帮代购配送,把工作热情汇集成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正能量。
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责任担当。在疫情防控中发改部门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发改局党组一班人,全面落实工作责任,深入一线指导疫情防控、粮油保障和应急场所建设等工作,并积极参与居住地社区值守,用实际行动为宜城发改人树立了榜样;老党员王光全、程心田、郑士泉,每天对家属院的住户进行体温排查和防疫消毒,并通过信息群主动和他们交心谈心,化解他们心中忧虑,解决他们物品代购等实际问题;机关支部委员李晓娟,年前因回到老家不能归来,主动联系所在村党支部,要求加入党员志愿服务队,不惧严冬凛冽的寒风和病毒感染的风险,坚守在村口严格执行排查登记任务;机关改非党员陈运富、赵勇军、刘文超、刘建平、李永波等,在接到居住地社区分配的任务后,主动到岗,一张桌椅、一套纸笔开启了执勤模式,对进出住户宣传封闭管理事项,实行严格出入登记。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防控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温暖的小插曲,四川省梓潼县发改局得知我市疫情后,在发来慰问信同时主动向我局捐赠援助资金17500元,这种大爱之举,更增加了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这一些都只是发改人响应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缩影,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这一个个逆行的身影、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彰显了发改人不惧危险、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谱写了发改部门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壮丽诗篇。
通讯员:程劲松
编辑:刘澄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