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4时30分许,西宁舰抵达阅兵海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登上检阅台,下达检阅开始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32艘舰艇、39架战机,分别编为6个群、10个梯队,依次接受检阅。

今天
襄阳小伙所在的“徂徕山”舰
也接受了检阅

熊莹,1983年出生于宜城雷河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为一位当兵的叔叔,让他萌生了参军的愿望。

2001年,中专毕业的熊莹通过征兵,如愿以偿进入了军营。经过三个月的入伍训练和四个月的柴油机专业训练,成绩优异的熊莹从100多名宜城籍新兵中脱颖而出,分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从此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入伍前,从未见过大海的他,以为成了海军就可以站在甲板上,风光帅气,可如今自己却要常年工作在水线以下,见不到阳光,满脸油污、一身汗渍。

熊莹所在的海军某登陆舰大队是一支屡立战功的部队,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而作为一名曾在我国三代登陆舰上工作过的专业技术兵,熊莹也见证了人民海军的不断强大。
入伍18年,任务来了,说走就走,即使休假,接到命令就得中止假期,海上的信号不好,一旦出航也很难联系,家,就成了熊莹最牵挂的地方。熊莹说,这么多年,他顾不上父母和妻子,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很多事,家里都瞒着他,不让他分心。
辅机班每两小时换一次岗,除了让舰员们得到休息,最重要的,就是尽量减小大功率噪音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耳朵有一次在海上执行任务,暂时性耳聋,就是听不见,去医院检查,马上让我住院,住了半个月。”熊莹说。

“领导也找我谈话,说要不要换个岗位,说你的耳朵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了,害怕我再出现问题。”熊莹说。
难道,自己的从军梦就这样结束吗?和他一起入伍的不少宜城老乡,干了两三年就回去了。“啥也没想,就想多干几年,在部队,不管在哪儿,进了部队,就想好好干,不想那么早回去。”熊莹说。
上舰18年,几乎所有型号的柴油发动机,熊莹都见过,碰到的大小故障不计其数,但每次出海,他的心还是会揪着。
18年来,熊莹近乎苛刻地要求着自己,他圆满完成了重大演训任务30余次,荣立三等功2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

大海是熊莹此生最荣耀的舞台,这里,有他18年的青春和梦想,有他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然,不断走向胜利的人生轨迹。“只要部队需要我,我会一直干到底,我想一直干到底,只要部队要我,需要我。”熊莹说。
今天是人民海军70华诞,70年风雨兼程,人民海军的装备在变,航迹在变,但人民海军忠于党、航行万里不迷航,却始终未变,能够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强大的海军,献给辽阔的大海,献给深爱的祖国,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编辑:苏琦琦 / 校对:周杰
责编:姚城 / 审核:艾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