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11月10日是今年的安全用药月。今年“安全用药月”主题为“安全用药 共享健康”。
【安全用药月】安全用药十大误区你中了几条
中国药学会收集往届“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785.2万次有效答题,结合“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安全合理用药评价和干预技术研究与应用”中产出的“公众用药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分析技术”,梳理出公众误识率较高、潜在风险较大、行为矫正较难的安全用药十大误区。
误区一,保健食品当药品。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使用,不论是谁都不应该用保健食品代替药品。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应该必须严遵医嘱,科学长期的用药,切勿因食用保健食品擅自停药。
误区二,追求疗效,多种药物叠加用。联合用药种类越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越大,含有同种成份的药品不能重复服用,以免因剂量的叠加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三,随意更换或增减药物剂量。不论什么药物,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或增减剂量,频繁换药,随意调整用药剂量,甚至停药,轻则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加重病情,重则会发生增加并发疾病等危险,危及健康。
误区四,药品存放太随意,儿童误服损健康。近年来,误服药物已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药务必要避开儿童可触及的地方,一旦发生意外一定要带上误服的药品及包装就近就医,以便有针对性的治疗。
误区五,随意服用非处方药。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物安全性较高,但是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
误区六,长期服用成瘾药物,依懒性戒不掉。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药品,如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物、镇静催眠药物等等,也可能产生依赖性,应遵医嘱服用,切勿自行加大剂量和增强疗程,以免导致成瘾性。
误区七,怀孕了就抵制所有药。不是所有的药物孕妇都不能服用,孕期生病不必完全拒药。如果在怀孕期间生病,有服用药物的需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
误区八,觉得中药就是“安全无毒”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服用中药前一定要明确是否对症,以免贻误病情,危及健康。
误区九,用饮料或咖啡送服药物。用咖啡、茶水、饮料、牛奶等送服药物,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轻则影响药物疗效,严重会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副作用增强。
误区十,发烧就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只能抑制或者杀灭细菌。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延误病情,或造成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如果出现发烧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查明发烧原因以后,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和需要来选择相应的药物。
【安全用药月】儿童安全用药 这几条红线不能碰
作为家长,您是否有过
给孩子不当用药的经历?
您是否因为“儿童用量酌减”,
简单换算一下就给孩子胡乱用药过?
你是否注意过,
有些药品说明书上直接标明的
“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尚缺乏数据”?
哪些药可能影响儿童健康
1、国内外已有资料表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
2、多粘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
3、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
4、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因此,儿童用药的选择应该特别慎重。
儿童用药十大误区
误区一:没病滥用药物预防疾病
药品是把双刃剑,对症是药,不对症是毒。很多家庭常备板蓝根,认为在流感流行季节给宝宝喝能预防感冒。除了疫苗,世上没有神奇的预防流感病毒的药物。板蓝根也是药,不要随意给孩子服用。
误区二:给儿童服用成人药
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提醒家长们仔细识别剂量单位。例如泰诺林在我国市场上有两个浓度的产品,混悬剂的药物浓度是160mg/5ml,而滴剂是500mg/5ml,如果不仔细核对浓度,很容易给错剂量。有的家长会给儿童服用自己服用过并觉得有效的药物,并按成人剂量减半,认为只要剂量减半就不会有问题。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按成人剂量减半给儿童用药是不科学的。不能给宝宝随意服用成人药物,即使减少剂量也不行。
误区三:搞混药名,看错包装
统计显示,将近1/4的用药错误因搞混药名所致。例如,用于儿童退烧的泰诺林和用于儿童感冒症状的泰诺就很容易被混淆。
此外,药品包装相似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同一家药厂生产的不同药品,外包装和尺寸大小都很相似,甚至连颜色都趋于一致,因此给孩子用药前切记仔细核对,以避免拿错药品、给错药物。
误区四:几种药同时吃,中西药混吃
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不健全,因此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以避免损伤肝肾。如果病情需要多药同服,也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服用。另外,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还需注意各药物的有效成分,以避免重复用药,加重不良反应。
误区五:滥用或盲目拒绝抗菌药
应该理性看待抗菌药的使用。抗菌药是处方药,不赞成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使用抗菌药,但如果在就诊时,医生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并且开了抗菌药,就应当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而不应当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绝。
误区六:把保健品当糖吃
保健品市场一直很红火,不少家长怕孩子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而选择给儿童服用保健品。为了吸引儿童,保健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以至于不少孩子把保健品当糖吃。保健品吃多了也会中毒,要告诉孩子这不是糖,要把保健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或者锁进柜子里。
误区七:迷信跨界"公知"或朋友熟人推荐购买药物
每个宝宝的状况不同,生病的原因也不一样,应该由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后确定需要用哪些药。
误区八:迷信中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
部分中药没有经过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注明"尚不明确"。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不代表安全。另外,100%植物来源的药物也不代表100%安全,提醒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所谓的"小中药"来强身健体,要牢记"是药三分毒"的古训。
误区九:迷信贵药、新药
贵药、新药的疗效不是一定会好过便宜的老药,药品的价格是由它的研发成本、原料成本、工艺制备过程以及流通环节等因素决定,并不是由药品对疾病的疗效决定。新药上市后还要进行第4期临床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有一部分新药会因为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撤市。
误区十:"海淘"药品,认为洋货好过国货
一些家长选择从海外淘药品,这其实有更大的风险:其一,由于语言障碍,很多家长读不懂药品说明书,无法了解"海淘"药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其二,由于网上商家店主不具备专业资格,缺乏监管,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很难及时获得药品的不良反应等信息。
儿童用药安全注意事项
1.知晓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
2.去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去正规药店买药
3.听一线专业医师、药师的指导意见
4.服药前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药目的,确认用法用量,知晓禁忌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5.至少双人去核对,防止服错药,服用正确的剂量
6.采用正确给药方式和服药方法
7.存储方法正确(如避光、防潮等)
8.将药品放置在儿童不宜触碰的地方
9. 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清理过期药品。
襄阳广电全媒体:望丽红 大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