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约慰乡愁——宜城宋玉辞赋园开园了


辞赋开园鼓锣鸣,童叟倾城踏雾行。玉影池光相映澈,千秋鼻祖此间萦。10月8日上午,宜城市为宋玉辞赋园举行了隆重又喜庆的开园仪式。赋圣归乡圆旧梦,宜城祀愿慰乡愁,宋玉辞赋园的落成,宜城人祀念这位才华横溢老乡的夙愿终得圆满。

历代方志记载宜城保留有宋玉宅墓及纪念建筑,记载最早可见于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所著的《襄阳耆旧记》,著作开篇记述的第一位人物便是宋玉。历经岁月淘洗,相关建筑大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位于宜城市鄢城街道腊树村的宋玉墓,经历代修缮而得以保存。

宜城作为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亦是辞赋文学鼻祖宋玉的故里与归葬之地,如何树立有形的精神地标,让楚辞风韵“活”下去?宜城市邀请楚文化学者经过多次研讨,决定将书本上的文学、传说中的风采,结合现存的文物纪念设施,转化为一个可感、可触、可游的物理空间——宋玉辞赋园规划孕育而生——宜城市将园区建设纳入了2025年的十大民生实事。

经多部门通力协作,全体建设者迎难而上、奋力攻坚,历时10个月,一代辞赋大家终于有了“安居之所”:总投资2954万元、占地45亩的宋玉辞赋园,以宋玉墓园保护为核心进行改扩建,在原有墓园纵轴延伸,新建前场游园、后场宋玉展示馆等,从空中俯瞰,园区好似一只展翅的楚凤。宋玉展示区以“辞赋文化”为主线,构建起“初识宋玉、再见宋玉、追忆宋玉、传承宋玉”的完整叙事脉络,整个园区由辞赋展示区、赋圣演绎区、宋玉墓园区、宋玉展陈区四大功能板块组成。

从游园廊道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4.75米、重20吨的汉白玉雕像立于浅池,其玉树临风的身姿和俊美的脸庞,令无数文人学者难抑对一代风流儒雅的文坛宗师开始浮想联翩。雕像后是宋玉墓园的大门,随着“开园了”的邀约之声,现场的男女老少纷纷涌向园区,其迫不及待的神情和步履像极了赶赴一场郑重的千年之约。

园区内现存有明清两代重修宋玉墓记事碑等文物,也有现代砖木刻画和辞赋文化墙,多处内嵌有与宋玉相关历史典故的景观。

宋玉是屈原之后最重要的楚辞大家,他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与“伤春悲秋”的文人情怀,并开创了赋体文学,是从“楚辞”到“汉赋”的关键桥梁。纪念宋玉,本身就是对楚辞文化体系的巩固与延展,避免了文化传承的断层。修建宋玉辞赋园,更有助于公众认识到楚文化是一个群星璀璨的体系。

宋玉辞赋园的落成,其意义远不止于增添一处旅游景点,它是一次从无形到有形、从断裂到接续、从模糊到鲜明的文化实践,极大地强化和坐实了宜城作为“楚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的文化身份。

“园区将与百里长渠、楚皇城遗址等历史景观串联,共同构成‘鄢郢长渠’楚文化风光带。”宜城市文旅局局长余媛媛表示,宋玉辞赋园的建成,为宜城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楚文化研学线路创造了条件,“楚皇城里看遗址、群艺馆里看民俗、博物馆里听楚史、宋玉园里朝拜大学子、花鼓戏剧团里观非遗。希望这条研学路能成为湖北省楚文化研学的精品范本。”余媛媛说。

                                                              记者:刘晓青     通讯员: 张尚东

                                                               编辑:刘惠       审核:廖双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