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果香漫古道 金路铺就新襄阳——探访鄂西北“四好农村路”上的乡村振兴密码!

一条农村公路,带动一片产业、串联一路美景、造福一方百姓。近年来,襄阳启动美丽路网建设,着力打造“四好农村路”,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提升工程品质,建成一条条蜿蜒的农村公路。不仅串起了襄阳的春日胜景,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黄金通道”。

音频新闻专题:六月果香漫古道 金路铺就新襄阳

6月15日清晨,襄州区黄龙镇的果农陈礼友,正在新修的产业路上指挥冷链车掉头。此刻,襄阳3万公里农村公路正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南漳的有机蓝莓顺着旅游公路直供盒马鲜生,保康的云雾茶通过客货邮专线48小时抵达中亚,宜城的稻虾共作基地沿四好路建起了直播基地。

记者从襄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截至2025年5月,全市农村公路通达率、物流配送覆盖率等6项指标居全省前列。这条用"PPP+乡村振兴"创新模式铸就的"金丝带",如何在这个夏天编织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请随记者一探究竟。

六月的襄州“四好农村路”化身七彩画廊,西侧万亩黄桃已挂果套袋,东边葡萄园里工人们正忙着疏果,柏油路面映着晨露泛出蓝光。正在装车的黄龙镇红光村农村合作社负责人蔡满来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每斤的黄桃运输成本,比三年前降了20%到30%。通过新修的梅花产业环线路,早上采摘的比如我们的西瓜啊、我们的这个土豆啊、我们这黄桃啊,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可以运到襄阳机场,当天就可以到达深圳的超市。对我们农业生产,对我们的出行非常方便,老百姓非常点赞。”

襄州区创新实施的“路长制+产业链”模式正在见效:每条农村公路明确1名镇领导任路长,配套引进2-3家深加工企业。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仅双沟镇沿路企业就消化本地农产品1.3万吨,带动季节性用工超万人次。

沿着241国道盘旋而上,海拔表从200米跃升至1100米。在保康县店垭镇,茶农周晓英刚送走外地客商。“以前路不通,大货车根本进不来,我们只能用9.6米的小货车发货,现在路修好了,17米5的大挂车能直接进入厂区,每吨茶叶运费能省120块钱。”

这条被称作"鄂西天路"的农村公路网藏着三个创新,全市首创"客货邮"融合站点,快递能搭农村客运班车;全市首条农村公路5G全覆盖路段,实时监测地质灾害;全市首个"公路驿站+直播间",日均助农带货超万元。

保康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主任望伟表示:农村公路始终坚持“建好、护好、管好、运营好”的四好理念,建设美丽农村公路,积极探索“公路+康养”“公路+产业”“公路+旅游”的发展模式,助推康养、种植、旅游等产业发展,打造“畅、安、洁、绿、美”的路域环境,真正实现修一条好路、造一线美景、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伴随一条条农村公路通车,引发乡村振兴裂变,推动物流时效提升、产业集聚加速、文旅融合深化。截至2024年底,襄阳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3万公里,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达71.5%,20户以上自然村100%实现通硬化路。公路网络的完善,使城乡要素流动效率提升40%,带动45万农民人均年增收3200元。

在宜城板桥镇,正上演着"一路生金"的鲜活案例:15公里环库公路串联起8个家庭农场,大学生创客黄磊借助便利交通,打造出"六月摘桃-七月钓虾-八月采莲"的四季体验链。“以前从城里面到我们农场,弯弯绕绕折腾好久,游客嫌麻烦,再好的果子、再好玩的项目也留不住人。现在路通了,人气旺了,游客自驾开车过来,夏天钓虾、采莲、亲子游,到了秋冬,还能预约来年的体验。我们年轻人家门口创业底气,也更足啦!”

夕阳下的襄阳农村公路宛如金色琴弦,正弹奏着乡村振兴的夏日新曲。襄阳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农村公路工作部负责人卢从虎表示,随着20.5亿元农村公路固定资产投资的落地,今年年底前将实现"三个百分百":“路长制”覆盖率100%;县道常态化、专业化养护覆盖面100%;路况自动化检测,全市自动化检测率100%。目前襄阳正从“四好农村路”向“四优农村路”升级。2025年将新改建道路1300公里,创建80公里“共同缔造示范路”,推动农村公路与5G、新能源等新技术深度融合,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记者:张强 通讯员:王珊 姚爱武

编辑:高源 审核: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