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2年从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到红九军26师指挥部遗址舒家洞的5公里‘红军路’修通后,我们村的三个红色遗址就被串联起来,游览性和体验感显著增强,来参观、旅游的团队明显增多。从去年到今年,已接待500个团近2万人。”板桥店镇新街村党支部书记王伟介绍道。
10月24日上午9时,新街村的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迎来当天的首个参观团——宜城西街小学六年级的五六十名学生。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三厂一院”展陈馆、红九军26师指挥部遗址舒家洞。
新街村地处襄枣宜三地交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鄂豫边区鄂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1931年5月至1933年6月,中共鄂豫边区临时省委、临时省苏维埃政府曾驻扎于此,期间还建有红军枪炮厂、子弹厂、被服厂和红九军26师医院(通称“三厂一院”)。位于该村东部二泉山附近的舒家洞,曾是红九军26师临时指挥部。
从“三厂一院”展陈馆出来左转的路口,立着一组红军战士作战的雕像。“从这组雕像到舒家洞遗址全长5公里,我们叫它‘红军路’。这条路是村民让田让地、齐心协力修出来的。”王伟说。
2018年,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伟,将彻底打通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到舒家洞之间的道路列为首要任务。当时,从纪念馆到新街村2组是3公里长、3米多宽的水泥路,但从2组到舒家洞的2公里仍是一条羊肠小道。
交通部门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后表示,若要修一条符合标准的路,需占用部分村民的田地和场院。“没有补偿,村民肯定不答应,要不先用石子铺一下?”王伟听后心里直打鼓——好不容易争取的项目,若无法落地,实在遗憾。
但实际情况比预想顺利得多。听说要修“红军路”,村民们十分振奋。“应该修,我坚决支持!”村民陈志付率先表态。他的家就在路边第一户。
当王伟提出修路计划时,陈志付说:“占田占地都没问题。修好‘红军路’,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脉,是我们当代人应尽的责任。我相信大部分村民都会支持,即便有少数人有顾虑,我们左邻右舍也能帮忙做工作。”
陈志付的态度让王伟深受触动。他下定决心:无论多难,都要争取项目支持,高质量修通这条5公里的“红军路”。

2018年,新街村先修通了2组到舒家洞的2公里道路;随后对纪念馆到2组的3公里道路进行拓宽改造。2023年10月,一条平均宽5.5米的柏油路全线贯通,连接起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与舒家洞。路修通后,村民们还在道路两旁栽植了桂花树。
修建“红军路”共占用村民15亩多田地,以及十几户村民1米多宽的场院;拓宽路基时,部分村民的庄稼被压,但无人抱怨,全力支持。

“每当听到游客夸赞红军路两边的风景好,我们也很自豪。”陈志付说。他们从小常听长辈讲述:新街村曾是红军的驻地,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念,这种精神值得永远铭记与传承。
“因历史原因,村里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不仅是展览馆里的实物,更有舍生忘死、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王伟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挖掘、利用、传承红色教育资源,把新街村打造成党建教育培训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让红色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记者:刘晓青 通讯员: 刘毅
编辑:刘惠 审核:廖双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