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老河口市不少居民发现,一些停放在街边的私家车上被人贴上了“小卡片”。仔细一看,这上面竟有“本地、学妹、御姐”等带有暗示性的内容。而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卡片上的“美女服务”背后,竟是在为电信网络诈骗“引流”……
“他们专挑监控盲区下手,半夜两点到五点时最活跃,像耗子一样打游击。”办案民警李超聪告诉记者,这一警情发生后,当地警方立即成立专班,并通过多日视频追踪和便衣蹲守逐渐摸清了该犯罪团伙的作案规律
8月6日凌晨,在老河口市某小区后巷,当嫌疑人王某刚把一张卡片贴在车辆后视镜上时,埋伏在花坛后的民警突然举着手电冲出:“不许动!”
瞬间亮起的强光手电,让王某刚满脸惊愕。同一时刻,在上海路商铺聚集区的背街里,正猫着腰往车门上贴卡片的李某也被民警牢牢控制住。民警搜查发现,他腰间口袋里装的全是还没来得及张贴的小卡片。经清点,民警现场共查获1台便携式打印机、3卷未拆封的涉黄小卡片,经清点共计1200余张
经核查,这些卡片上的联系方式均为虚拟号码,所谓“服务”根本不存在。其背后,实则是诈骗分子搭建的“钓鱼平台”。市民一旦按卡片上的信息扫码注册,就会被以“押金”“保证金”等名义层层诱导转账,最终血本无归。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假如有人按照卡片上的网址下载了App,就会进入一个群聊,里面有不少人在交流“同城约”的体会:“如果此时有人禁不住诱惑,咨询如何进行约会,客服就会诱导你进行充值,再以需要交保证金等借口诱导转账,从而实施诈骗。或者,以‘做任务免费约、能获得返利’为诱饵,诱骗上当者一步步落入网络刷单诈骗陷阱。”
此案发生后,襄阳公安机关对此高度重视,并郑重提醒广大市民:千万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小卡片”上的信息,更不要扫码、登录网址或下载App,以免掉入陷阱、人财两空。市民在发现这样的“小卡片”时,应立即拨打110报警,向公安机关举报。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黄金晶 | 通讯员:襄公宣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