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的盛夏好似一个蒸笼灼烤着大地。热浪在空气中翻涌,但在襄阳机场仍有这样一群人宛如烈阳中的守护者,在轰鸣和高温中坚守着航空安全的每一道防线,时刻警惕潜在风险,为每一位旅客的出行保驾护航。

旅客行程的“地面护航员”
“塔台,场务叫。”“场务申请跑道巡检,目前在巡道等待点等待,标准巡检路线,需要20分钟。”李坤的呼叫声透过无线电传来,声线里裹着一层闷热的沙哑。此刻,正午的太阳像一台巨型熔炉悬在头顶,跑道坪上热浪翻涌,空气扭曲成晃动的波纹。
在烈日当空的广阔跑道坪上,场务新人陈萌琦正配合着李坤测量着道面的平整度,握着三米直尺的手心沁出汗水,尺身被烈日晒得发烫。而身为场务分队长的李坤早已习惯了这夏日的跑道。他们全神贯注地检查着每一寸刻度,因为任何微小的裂缝或异物都可能潜藏巨大的安全风险。在完成测量后,他们回到巡场车上,继续沿着既定的巡检路线对道面进行检查。到达跑道掉头坪后,他停下车,走到跑道上仔细观察沥青道面的状况。直到确认一切无误,向塔台汇报跑道适航后,才离开跑道。
入夏以来的持续高温对机场跑道道面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场务排查道面的次数也愈发频繁,每天至少要进行四次巡检,基本上白天都要在室外工作。这也是陈萌琦来到飞管的第一个夏天,如今晒成古铜色的皮肤,记录着他在烈日下的成长轨迹。

助航灯光的“精密校准师”
“塔台,电站叫。”“电站申请助航灯光巡检,目前在巡道等待点等待,需要30分钟。”电力灯光技术员田路的声音透过无线电传来,平稳而清晰。正午时分,太阳宛如一个巨大的火球,沥青跑道旁的助航灯光,恰似沉默而坚毅的哨兵,在酷热的环境中坚守岗位,为航班的起降指引着方向。
电力灯光技术员田路、饶克程身穿反光背心,携带着维修工器具,置身于灯光带中,对每一盏灯具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颗颗汗珠顺着他们的脸庞滑落,他们没有丝毫懈怠。在修复灯具时,他们顶着强烈的光线,精准地进行对位操作;更换隔离变压器时,他们使用手中的器具,小心翼翼地为助航灯光输送稳定的电流。
当飞机引擎的轰鸣渐起时,他们终于退到场外,此时,那些微小的光点连成了一幅璀璨夺目的星河画卷,而他们的身影则悄然隐入幕后,默默担当起星河背后最坚实可靠的守护者,为航空安全保驾护航。

机场空域的“飞鸟劝退师”
“塔台,驱鸟叫。”“驱鸟申请跑道作业,目前在巡道等待点等待,需要20分钟。”徐家悦的声音透过无线电传来,声线里裹着一层被热浪蒸腾的气息。持续的高温将机场跑道与周边草地烤得泛起一层金色的光晕,空气中弥漫着草香与飞机燃油混合的气息。
驱鸟员徐家悦携带着驱鸟弹发射器穿梭在跑道两侧,他手中的驱鸟弹发射器发出一声巨响,惊起一群栖息在草地上的麻雀,它们扑棱着翅膀,四散逃离。他抹了一把额头,汗珠顺着晒得发红的脸颊滑落。随即,他快步走向刚才驱赶的区域,调试起驱鸟设备,指尖在发烫的金属外壳上游走,按钮的每一次转动都像是与高温较劲。他回到驱鸟车上,在本子上详细记录着这次驱鸟的时间、地点与鸟群种类,这些数据将成为驱鸟策略优化的密钥,而此刻的跑道已重归寂静,唯有他车顶的警示灯在烈日下微微颤动。
机场跑道上空终于恢复平静,而这只是夏日里驱鸟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净土之下,每一滴汗水、每一次调试、每一组数据,都在无声编织着守护生命安全的精密网络。

施工安全的“铁面把关人”
天刚蒙蒙亮,暑气就已经攥紧了整个城市。东边天际线还泛着鱼肚白时,空气里的热浪就开始翻滚,像刚揭开的蒸笼,混着隔夜的潮气扑面而来。张子向早早来到施工现场,与周斌完成值班交接工作后,他便戴好安全帽,调试好对讲机,转身与张俊峰汇合开启了今天的工作。而张俊峰早已在土方开挖处核对工作记录,晨光爬过他裸露的小臂上,沁出层细密的汗珠,在皮肤上滚动。“子向来了啊。走吧,我们去检查下设备停放处的情况。”地面还残留着昨日的暑气,两人并肩走向工地深处,每一步都扬起带着焦味的烟尘。
机坪改造项目开工以来,监管专班成员张子向和张俊峰经常穿梭于机坪和工地之间,监管记录本的塑封封面烫得能烙手,可他们依旧目光如炬,紧盯施工现场的每一处细节。高温与汗水交织的夏日里,他们弯腰记录的身影、俯身检查的动作,都生动诠释着“安全无小事”的深刻内涵。
夕阳将襄阳机场镀上一层金辉,助航灯光依次亮起,他们用汗水浸透的坚守,在烈日炙烤的土地上编织出安全的网格。当航班安然降落,旅客们一个个落地后相互交谈的笑容,正是他们倾注心血的无声勋章。致敬每一位在烈日下守护旅客出行的民航人。
通讯员:张永灿
编辑:高 原
审核:田 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