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和画笔在乡村小学擦出火花!看大学生志愿者如何“破圈”美育

七月的荆楚大地,骄阳似火,但比阳光更灿烂的是湖北荆州李家场村孩子们的笑脸和创意!2025年7月,湖北文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绿野美育行者”实践队,带着“艺乡融合,美育启梦”的种子,扎根李家场村,玩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实验——让看似高冷的数学公式,与乡村最鲜活的烟火气相遇,碰撞出赋能乡村美育的“新火花”。

数学“七十二变”,拼出乡土新世界

“看!我用三角板拼成了我们家屋檐!”“我这组图形像不像村口的小山坡?”一场“数学创意拼图大赛”正热火朝天。孩子们不再是单纯地摆弄七巧板、几何积木,而是摇身变成小小“乡土设计师”。实践队员们引导他们将视线投向熟悉的村庄:古朴的飞檐、斑驳的老墙、风吹麦浪的田野……都成了孩子们灵感的源泉。简单的几何块仿佛被施了魔法,在稚嫩小手的组合下,“咔嚓咔嚓”变出了一幅幅充满童趣与乡土温度的立体画。孩子们在玩中学,惊喜地发现:“原来数学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它能‘活’起来,还能画出咱们的家!”

 

▲小朋友们踊跃上台回答问题

分形魔法笔:解密自然的“数学密码”

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往往暗藏数学的玄机。“分形绘自然”课堂上,实践队员们化身“自然魔法师”,带孩子们拿起“解密钥匙”。乡间恣意生长的树枝、天空中层层叠叠的云朵,都成了鲜活的教材。“瞧这片树叶的脉络,这个小树杈的分布……是不是像不断重复的套娃?”队员们用生动的比喻,把深奥的“分形几何”原理掰开揉碎。孩子们恍然大悟,迫不及待地提笔创作。画笔起落间,数学的韵律与乡村的自然之美奇妙融合,诞生了一幅幅质朴又充满数学哲思的“乡土印象派”画作。“原来树枝飘的线都听数学指挥!”孩子们的眼神里闪着光,原来艺术创作也能“讲道理”。

 

▲志愿者在带小朋友观察树叶脉络

“小小规划师”,用尺子丈量乡土情

实践活动不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在“丈量乡土情,设计美校园”环节,孩子们秒变“校园美化工程师”!卷尺、量角器是他们的“探路杖”,操场上、花园里、会议室外,活跃着“小小测量家”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精确丈量空间,认真地计算面积与比例,并脑洞大开:“这个地方画个八卦形的花坛,有数学美!”“这边用竹子编个几何造型的凉亭才够‘土’够酷!”从实地测绘到草图规划,数学计算不再是书本练习,而是真实改造环境、美化家园的“金点子”。原本普通的校园角落,在孩子们融入了“数学思维+乡土元素”的设计构想中,平添了几分未来“数学美育花园”的雏形。他们还动手改造会议室,数学符号、几何图形爬上了墙,“高颜值”的数学文化氛围立刻拉满!


 

▲志愿者在给小朋友讲解数学知识

概率大冒险:在生态游戏中涨知识

枯燥的概率统计如何变“好玩”?“绿野美育行者”们精心策划了一场“生态大冒险”模拟游戏!以身边的乡村环境为蓝本,孩子们分组模拟动植物种群兴衰、水源分配。“野兔突然增多会怎样?”“干旱来袭怎么公平分水?”每个角色决策都牵动“生态系统”。孩子们运用刚学的概率知识,紧张计算、讨论策略,“啊!我的小鱼被他们‘捕’光了!”游戏中,生态保护的意识和数据决策的本领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扎根。

▲志愿者在带孩子们体验生态游戏

把乡土文化的根脉融入知识学习,让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中重拾文化认同。湖北文理学院的这场实践,为探寻乡村美育新模式,点亮了一盏独特的灯。“艺乡融合,美育启梦”——数学与艺术的奇遇,正化作一双双翅膀,托起乡村少年们斑斓的梦想,在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蓝天,自由翱翔。

记者:张强 通讯员:通讯员:卢京希、孙妍 

编辑:高源 审核: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