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一动就疼?襄阳一医获奖作品《防"鞘"指南》给出硬核解决方案

近日,由湖北省医学会手外科学、显微外科学分会主办的2025年学术年会暨护理科普大赛在湖北黄石成功举办。大会云集了国内手外科、显微外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及护理精英,共同探讨学科前沿动态,推动医学知识普及。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护理团队精心创作的科普作品《防“鞘”指南,5招护手》,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三等奖,展现了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团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防“鞘”指南,5招护手》聚焦现代人常见的腱鞘炎等手部健康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阐释了“科学运动、正确姿势、适度休息、营养支持、及时干预”五大护手策略。作品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被评审专家誉为“贴近生活、服务大众的科普典范”。护理部在此次创作中全程把关,从选题策划到内容打磨,确保作品的科学性与传播价值。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团队成员的肯定,也是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成果体现。

【科普课堂:警惕"隐形手伤"腱鞘炎】

一、基础认知

‌腱鞘炎‌是手部肌腱与腱鞘因长期摩擦引发的无菌性炎症,常见于频繁使用手机、键盘操作、抱婴等重复性动作人群。典型症状包括手腕/手指疼痛、晨僵、活动弹响("扳机指")及局部肿胀,其中桡骨茎突(大拇指根部)和指屈肌腱为高发部位。

二.症状自查

‌活动异常‌

手指/手腕活动时出现「咔咔」弹响声(尤其晨起时明显);

拇指根部或指根处触摸到黄豆大小硬结,按压疼痛。

‌疼痛特征‌

特定姿势下疼痛加重(如握鼠标、拧瓶盖、抱孩子);

晨起关节僵硬,活动后缓解但易复发。

‌功能障碍‌

手指屈伸困难,需借助外力才能完成动作(典型“扳机指”表现);

握力明显下降,持物不稳甚至掉落。

高危人群筛查

以下群体出现上述症状需高度警惕:

每天持续使用手机/电脑>6小时者;

哺乳期女性、健身爱好者(频繁抓握动作);

手工劳动者、乐器演奏者等重复用手职业;

若自检发现3项以上症状,或疼痛持续超过2周,建议至手外科进行肌骨超声检查。早期通过局部封闭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避免手术干预。

三、预防策略

1、科学运动训练

‌反向拉伸‌:双手合十下压至前臂紧绷(15秒/次);

‌拇指强化‌:握拳-张开循环10次,配合拇指外展90°训练;

‌日常锻炼‌:揉搓纸团、捏米粒状精细动作练习。

2、人体工学姿势

‌电子设备使用‌:手机双手握持,拇指点击范围≤屏幕;

电脑族保持"三直角":肘、腕、膝关节均呈90°;

‌家务劳动‌:搬运重物时用手掌托底,避免单指钩提。

3、阶梯式休息法

每25分钟工作后,进行5分钟"手部SPA":

‌冰敷消肿‌:急性期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

‌热敷舒缓‌:慢性期40℃温水浸泡或石墨烯理疗贴养护。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来源:襄阳融媒体中心经济生活频道

记者:李湘君 | 通讯员:马森林

编发:李艳 | 编辑:刘俊炎

责编:何雯 | 审核:曾春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