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入古隆中,一朝梦回三国

隆中一日游,知晓三国事

襄阳古城以西二十里外

群山合抱,绿荫苍翠

古隆中

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一首《隆中对》

从天时地利人和

阐述风起云涌的三国局势

展现诸葛亮的雄才伟略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三国演义》对这里的描述。苏轼诗“万山西北古隆中”,亦谓此。

诸葛亮在此地抱膝高吟躬耕陇亩,度过青年时期十年岁月静好隐居时光。

求贤若渴的刘备在这里传出“三顾茅庐”的一段佳话,《隆中对》由此吟诵千载。

隆中风景区底蕴悠久,在明代就形成了"隆中十景",即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等景点。

行及山门入口,满目郁郁葱葱的田园风光,一座三门石坊引人瞩目,正中雕刻着“古隆中” 三个大字,背阴写着“三代下一人”。

渔樵耕读、二龙戏珠的浮雕栩栩如生,“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的两句话想必也被很多人当作座右铭。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岁月斗转星移,此处青山依旧。

千年来,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南来北往的世人聚集此地继续寻找他的事迹。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建安十二年隆山绵延,松篁交翠,屯兵新野的刘备三入山中叩响诸葛亮草庐的院门。

时年27岁的未来蜀相,携妻与弟躬耕陇亩,在山中草庐简居中过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隐居生活。

“襄阳有孔明故宅,有井,深五丈,广五尺,曰葛井”。据史料考究,这口千年古井便是诸葛亮当年家中的生活用井。

移步院中在绿荫下乘凉,转身回望仿佛遥见当年三顾茅庐的千载美谈。·

·襄阳古隆中的三顾堂,正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策时的纪念堂。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一则《隆中对》、两首《出师表》,道尽一千八百年前茅庐中“雄谈济世心”的半生君臣情。

从前厅进入堂中仰视悬梁,书法题词的牌匾大气磅礴,后世对千载吟颂的传闻做出了不同衍生和注解。

唯一亘古不变的,是人们对刘备礼贤下士精神的赞扬和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崇敬。

“承相祠堂何处寻?”事实上,除了杜工部诗文传颂里的成都武侯祠,在隆中,始建晋代的祠宇同样历史悠久、雄伟壮观。

隆中的武侯祠依山势而建,是一个四进三院的层台式建筑,由青砖所筑的祠堂墙体上斑驳着风雨侵蚀的痕迹,更显古朴庄严。

“掀天,揭地!”武侯祠飞檐翘角,气势非凡,喻意着诸葛亮出山后辅佐刘备,使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最终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祠堂正前方的阶下空地,香火旺盛烟雾缭绕,来此上香的虔诚游人络绎不绝。

诸葛武侯的牌匾字迹遒劲,亦如丞相本人的生平风骨,奉命于危难之际,受任于存亡之秋。·

·回首山林,古树参天下流连忘返——此入隆中,一朝梦回三国。

在东汉末年枭雄割据的至乱时刻,尔虞我诈的兵戈相向之间。

权与利的争锋悬在刀尖,月光如注倾泻于古隆中,洗礼了天地间人世至高的共同理想。


参考文献

[1] 古隆中.襄阳市人民政府

[2] 襄阳古隆中景区.湖北省人民政府

[3] 襄城隆中山:诸葛一去后,车马不曾休.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

[4] 古隆中景区导游词.隆中风景区

编辑:潘梦婷丨校对:金芳

审核:周嘉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