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向上 产业向优 经济向好】系列报道——向“新”而行 向“高”攀登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治理、能源安全和产业链重组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赛道持续升温,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更是我国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赢得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制高点。

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期的襄阳,迅速抢抓新风口,扬优势、聚胜势、造强势,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新新之火”,燃起产业发展的燎原之势,这也使得2023年全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2.5%,增加值增速26.57%。

数据最具说服力,也最能代表襄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现如今,新能源新材料的“襄阳力量”,正全力抢抓产业风口,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着力补短板、扩规模、延链条、拓应用,力争将襄阳打造成错位发展、协同互补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地。

回天新材:

无缝“粘”接高端市场

1月30日,在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回天新材)去年刚投产的新基地,各条生产线上自动化机械运转不停,工人们分布在各个点位,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流水线作业,现场一片火热的生产景象。

“今年1月企业已实现产量7000多吨,目前我们所有车间的生产线都在加速运行,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回天新材技术总工张虎极告诉记者,企业之所以实现产值和产量一路上涨,是因为我们不断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高导热灌封胶、导热凝胶等高性能胶粘剂,成功替代了国外产品,新开发的锂电池电芯负极用胶更是打破国外产品在电芯负极胶领域的垄断,首次实现了国产胶在锂电池领域的核心应用,这也使得回天新材的产品可以匹配到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国商飞等国内一线品牌。

而在光伏新能源行业,回天新材也通过自主研发、生产,解决了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配套,大大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保障了供应链的安全,有机硅胶粘剂还获得了工信部授予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回天新材的光伏能源系列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成功进入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市场。

张虎极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回天新材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每年研发经费占到了销售收入的近5%,通过原始创新、合作创新、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方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5G通信电子、高铁、航空、工业、汽车、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替代了国际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2月,国内规模最大胶粘剂生产研发基地——回天新材湖北新基地正式投产,该基地拥有国内最先进“双螺杆连续化”胶粘剂智能工厂及国家级胶粘材料研发技术中心,重点生产高端封装材料、锂电新能源材料、航天航空材料等产品,“这样一来,在我国的5G通信、消费电子、芯片封装等高端电子领域处处都有了‘回天’的身影。”回天新材董事会秘书章宏建介绍。

汉江弘源:

技术创新点“瓷”成金

工业用泵被称作工业的心脏,主要用于输送各种液体。而渣浆泵因为输送的物料里常混杂各类高硬度材料,对耐磨性要求非常高。由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汉江弘源”)研发的陶瓷渣浆泵,不仅使用寿命能增加到原来的5到10倍,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达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效果。

1月31日,记者来到汉江弘源生产车间,看到不同型号的渣浆泵整齐摆放,工人们在各种类型泵机生产区域忙碌着……

“传统的渣浆泵都是金属原料制成,虽然够硬,但是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无法同时兼顾。”汉江弘源知识产权办副主任黄涛介绍,在矿山选矿等行业,由于产品特性,一台金属渣浆泵最短使用2天就报废。这样一来,企业只能停产更换新泵,但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而且频繁更换不利于绿色生产。

汉江弘源花了4年时间,通过从结构上和材料上增强陶瓷性能,联合相关高校研发出大型碳化硅陶瓷渣浆泵,持续改进创新,将陶瓷泵的使用性能从与特种合金金属泵相当提升到远超特种合金金属泵。大型陶瓷渣浆泵生产出来后,在国内一家大型矿山开发企业试用,得到认可,并一炮而红。汉江弘源成为国内第一家、湖北唯一生产该产品的企业。随后的几年直至今日,经过不断的技术升级,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应用于300多家矿山、冶金、化工企业。

2021年,该产品成功出口到非洲刚果(金)市场,这也是汉江弘源首次与国际巨头的金属泵同台比拼。客户使用时,该产品使用寿命达到12个月,取得完胜,获得了客户的赞誉。

自2011年公司成立以来,汉江弘源深耕碳化硅陶瓷在渣浆泵市场的应用研究,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研发出三大系列50余款碳化硅陶瓷渣浆泵产品。2022年,汉江弘源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销售额突破3亿元,大型陶瓷渣浆泵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排名第一。2023年,汉江弘源实现总销售额4.2亿元,其中外贸出口1200万元。

工人正在预装渣浆泵

航天新材:

多元布局订单不断

1月31日,记者在湖北航天化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航天新材)的生产车间里看到,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在各条生产线上忙碌,全力赶制订单产品,“进入2024年,我们企业的订单量一直在上涨,工人们都在加班加点忙生产。”航天新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42所(简称航天四院42所)控股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航天新材是一家专门从事航天新材料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导产品包括功能性薄膜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等。

“围绕襄阳市和航天四院42所的产业链布局,我们聚焦聚氨酯、丙烯酸、环氧和有机硅四大化工技术创新链,开发出医用压敏胶、门窗组角胶、墙纸胶、动力电池导热胶等新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助力襄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航天新材相关负责人介绍。

正是得益于企业多元化的产品布局,航天新材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39亿元,各项主要经营指标持续稳定向好。

与此同时,2023年航天新材位于襄城区的新产业基地各个项目陆续投产,可年产26000吨胶粘剂、5000吨阻燃材料等航天新材料,年产值预计将达到10亿元。

“新的一年,航天新材将通过产业链分析,结合研发特点,布局细分赛道,瞄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新风口,对产业链进行延伸,丰富产品品类,确保在每一个领域扎根发展,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为襄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航天新材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湖北锂源:

品质领先市场领跑

“今年1月,企业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上周生产任务全部完成,目前工人已经开始休息,2月会再开工。”1月30日,在湖北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湖北锂源”)厂区,湖北锂源技术负责人赵万国告诉记者。

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头部企业,湖北锂源作为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襄投资建设的重要项目,计划总投资23亿元,占地198亩,2022年5月18日开工建设,一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包含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及5万吨磷酸铁,2022年12月正式投产。企业生产的磷酸铁锂和磷酸铁的品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极大填补了襄阳周边锂电材料的产业链空白。

“我们采用颗粒机配、纳米化、碳包覆和掺杂等方式,提高产品的容量和倍率性能,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赵万国介绍说。

与此同时,湖北锂源致力打造领先全国的智能化工厂,对标总部已实施上线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和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数字化系统,全力领跑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新赛道。

在现有产品强势崛起的基础上,湖北锂源持续创新。2023年8月,湖北锂源新品“锰锂1号”上市发布。“锰锂1号”是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产品。与传统的磷酸铁锂相比,它的电压平台和能量密度更高,续航能力更强。“这代表着相同条件下,使用我们产品的电动车跑得更远。”赵万国说,由于它安全稳定性更强,性价比更高,“锰锂1号”未来的应用前景很好。

“2024年,公司计划4月份开始建设年产6万吨磷酸锰铁锂生产线,满产预估收入可达40亿元。”赵万国说。



记者:刘倩,殷素,韩秀艳;通讯员:贾云龙,杜紫寒,胡柳

编辑:方远 | 校对:张文进

责编:刘倩 | 审核:张启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