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仙桃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采取“黑水”进“小三格化粪池”,“灰水”进“生态沟渠”的方法,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通海口镇桂花台村作为首批试点村,已运行该模式三年,运行情况如何,一起来看。
上午九点,通海口镇桂花台村三组村民曾丛英正在自家菜园里忙活,做好准备工作后,她打开自家的小三格化粪池,将沉淀发酵后的肥料取出进行肥田。
通海口镇桂花台村村民 曾丛英:我们这个化粪池用了三年了,没有味道,又干净、又方便,我随时随地可以灌菜院子的肥。
据曾丛英介绍,桂花台村的村民大多沿桂西沟而居,2020年以前,村里还没有系统开展农村改厕工作,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旱厕,一到夏天就容易招蚊子,对村民房前屋后的环境也有所影响。
通海口镇桂花台村村民 曾丛英:以前的土厕所,一下大雨就漫水,热天臭死人。现在这厕所干净了,上厕所没有味道、灌菜园子也没有味道,起的和城里的台子一个样,蛮好用,现在都用了的人都说好。
据了解,在“小三格化粪池”的处理模式下,厕所污水通过专用的管道,集中收集进入化粪池,经过45天的沉淀发酵,成为可以二次利用的肥料。
在推行资源化利用的同时,桂花台村还因地制宜,改建污水管网,利用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将村民日常洗漱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避免污水直排影响水质。
通海口镇桂花台村村民 李玉红:以前没有改造之前,污水排到后面之后,蛮多蚊子,夏天气味很不好,现在我们村里帮我们把这些基础设施都搞好了,污水也得到了改善,我们现在住在这里不比城里差,感觉蛮舒服。
通海口镇桂花台村妇女主任 陆国红:我们现在通过推行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充分发动群众的积极性,管好个人的房前屋后,现在村里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目前,“小三格化粪池+生态沟渠+房前屋后农田利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已在仙桃逐步推广,已普及该市24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9.87%。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环境科科长 王义:下阶段,(我们)将按照应治尽治,利用为先,监管并重,共同缔造的基本思路,立足农村实际,开展分区分类、分级分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编辑:姚喻
责编:刘燕 审核:杜红丽 终审:周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