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1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我市深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日前启动,92个存量问题正在集中整改。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则至关重要。据悉,自2011年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全市共实施项目482个,建成面积654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846万亩的77.3%,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2025年,我市争取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1.8万亩,资金6亿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摸排工程质量、规划设计、资金挤占挪用、招投标、验收与管护等问题,集中发现并整改了一批问题。截至8月上旬,各级各类问题共414个,已完成整改322个,还有92个存量问题正在整改。
据介绍,专项整治包括存量问题整改和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对未完成整改的92个存量问题分类施策,限期整改,同时,全面开展“回头看”。由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协调,市县两级成立工作专班,对2019年以来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科学评估,从8月份开始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
为高标准严要求实施好今年2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市县两级把好“七道关”,即把好设计关、进度关、招投标关、工程质量关、资金拨付关、两级验收关、管护利用关,确保2025年度项目高质量推进。
同时,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包括强化规划设计、强化质量管控、提高验收质效、强化资金拨付。特别是在强化运营管护方面,督促各地落实管护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压实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建后管护的监管责任和乡镇(村)管护主体责任,探索“投融建运管”试点建设,推行由种粮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运营管护的机制。
在强化过程监管方面,建立“两巡查一监督”机制,市级组建巡查专班,每季度开展巡查检查,县级每月全覆盖巡查检查;项目所在镇村建立2到5人监督小组,参与项目建设日常监督管理。农业农村部门会同纪委监委、公安、财政、审计、巡察、行政审批(招投标)等部门开展联合查处,纵深推进查处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违规违法问题。健全完善“奖优罚劣”激励约束机制,考核优秀的给予加分、优先安排项目;考核落后的取消评先资格、暂停或调减项目。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周红南丨通讯员:黄锋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