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阿姨,我结婚了,有了自己温暖的家,谢谢你给了我崭新的人生!”“邱阿姨,谢谢你引领我走出心灵沼泽,让我找回了最明朗的阳光!”
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55岁的襄阳市安定医院心理科主任邱翔收到了一条条患者的祝福短信。一个个亲切的称呼,道出了她在患者心中的位置;一个个温暖的词语,见证了她对患者的真情大爱。
坚守心理治疗工作岗位33年,接诊患者上万例,经常穿梭于病区、门诊和义诊宣教的现场,哪怕一直忙碌,邱翔始终面带微笑。翻开她的履历,湖北省司法鉴定人、湖北省睡眠研究协会会员,带出一支强劲的心理专科人才队伍,打造全市唯一重点心理专科……在心理健康领域,她耗费了半生心血,用爱心为患者编织“明日希望”,帮无数家庭走出阴霾。
仁心仁术——用爱编织“明日希望”
每周四下午的坐诊日不到2点半,邱翔的诊室外已经站满了来自全市及周边各地的患者。大家怀揣着希望,不停往里张望。邱翔用最快的速度穿上白大褂,翻阅病例,开始详细的问诊。
来找邱翔看病的患者,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居多。因此,耐心了解患者病情、反复向家属解释生活、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成为邱翔接诊中的重要一环。
“邱大夫是有名的心理专家,但对于每个在她这里看过病的患者病情,邱大夫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一位患者家属说,邱翔对患者就像家人一样,非常用心。
“因为有您的坚持,才有了孩子的今天!”这些话,有无数家长说过。
邱翔并非一开始就在心理科。1991年大学毕业后,她成为襄阳市安定医院的一名医生。先后在各病区、门诊轮岗历练10年。一路摸爬滚打,她见到过太多“不愿上学”“情绪失控”“割腕自伤”“打架斗殴”等问题孩子。
“患者可能会自伤或伤人,面对这种风险,也曾经历过胆怯与害怕。”邱翔坦言,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走进病人的内心,才了解他们有多脆弱。
“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看着焦虑不安的家长,邱翔常常扪心自问。在一次次的追问中,她越发清晰:儿童早期心理问题干预不及时,成年后会发展为心理甚至精神疾患,对个人工作生活及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严重影响。2001年开始,邱翔决定留在心理科,让每个孩子阳光成长,成为她最大的心愿。
“干心理科入门容易,但想做好,走进病人的内心并不容易。”邱翔说,只有了解病人的痛苦与渴望,用精湛的医术和爱心,才能给病人带去希望。她业余时间四处学习,哪里有新方法、新技巧、新理念,哪里就有她的求学身影。默默付出的背后,是成长的蜕变。多年来,邱翔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医生成长为心理科主任、市心理学行业典范、省司法鉴定人……
这些年,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可邱翔看病却“越看越慢”。细致的问诊节奏常常让她一坐就到天黑,错过“饭点儿”成了常态。
“干心理科是个苦口婆心的活儿,要有耐心,要有医术,更要有医德。少吃一顿饭没什么,患者情绪中的小细节可不能错过一个。”这是邱翔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襄阳市安定医院心理科住院部,邱翔耐心和病人交谈,记录病情
熟悉邱翔的人都知道,邱翔开方有一个原则:同样的治疗效果,能用便宜的方案,绝不用贵的方案。她常常告诉科室医生,每一个患儿背后都有一个疲惫不堪的家庭,好医生就是要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在心理科工作几十年,邱翔见到过太多触目惊心的患者,她说,许多家长因为关注孩子心理问题不够,走了很多弯路。为此,她这些年带领团队开展了无数场心理健康科普。让全社会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让他们心中有阳光,未来有希望,被邱翔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温暖呵护——帮无数家庭找到幸福方向
邱翔一直忘不了,6年前一个深夜,睡梦中的她接到了一个电话:“邱阿姨,我不想活了!”短短的一句话,像晴天霹雳,惊得她立马从床上弹起,这是她之前接触过的一个大三学生小薇(化名)。
她一边耐心地听小薇倾诉,一边做起危机干预心理辅导,一边紧急联系家长寻找孩子所在位置。生死一线间,邱翔的专业引导让小薇情绪慢慢稳定,为家长寻找孩子争取宝贵时间,最终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后来,她还通过给小薇心理治疗,指导老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她顺利度过“情绪黑暗期”,如今小薇结婚了,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今年26岁的小丁(化名)是一名制造业工人,虽然收入不高,但日子也算安稳。他坦言,曾经被精神疾病折磨了多年,他的父母也经历了从对病情的不理解到崩溃绝望,就在父母决定放弃治疗的时候,是邱翔的坚持,改写了他的人生。
10年前,小丁曾是妥妥的学霸,就在刚进入高中一个月后,他却独自躲在房间,经常逃学、发脾气,后来还出现幻听和妄想,总认为同学在背后说他坏话,常常自言自语。他的父母带他到处寻医问药,卜卦算命,都无济于事,后来慕名找到邱翔,恳请邱主任“救救孩子”。
“别害怕,这里是安全的,我们会保护你。”2014年,第一次见到精神恍惚的小丁和忐忑不安的家长,邱翔亲切安抚,然而并未得到小丁的回应。在一次次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过后,小丁终于打开了心扉,找到了问题,看到了希望。
原来,这个看似和谐的家庭,却让小丁无时无刻不感到窒息:武断的父母,成绩至上的教育方式,像牢笼一样,困住了小丁。
于是,邱翔对他们开展了家庭心理治疗,多次与小丁和家长沟通,让父母和孩子坦诚相见,帮助父母调整教育方式,随着家庭关系的日渐融洽,小丁的精神症状慢慢恢复正常。
就在家长激动不已时,细心的邱翔发现,小丁的精神症状消失了,但眼里却没有了光。“孩子明显不高兴,抑郁了。”邱翔回忆,那次与小丁谈心,发现他担心返校后学习成绩跟不上,对未来失去信心。经过全院专家会诊,诊断小丁患上的是非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治疗难度大、时间长。经过个体化治疗,邱翔帮助小丁释放情绪、重拾信心……渐渐地,小丁眼睛里有了神采。两年后,他顺利参加高考。
上大学后,由于没定期随诊,小丁的病情复发过三次。2021年第三次复发住院,让小丁的父母彻底绝望。在小丁的病房,父母积攒多年的情绪彻底爆发,对小丁歇斯底里地喊叫,让他自生自灭。
“精神疾病不像发烧感冒短期能痊愈,但只要遵医嘱随诊,病情可以控制得很好。”邱翔耐心开导小丁的父母,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科普精神疾病知识,帮他们建立信心。还“见缝插针”陪小丁一起散步、聊天。慢慢地,小丁父母心头的“寒冰”被她的真情融化。自那之后,小丁遵医嘱复诊,病情再未复发。
“这些无助的患者更需要亲情的温暖与呵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不光医孩子,还要医大人。”邱翔说。
邱翔(左二)与患儿家属沟通病情
一个12岁的女孩因父母离异,各自再婚,孩子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患上了抑郁症,浑身划满了伤口,家里却没一个人知情。女孩出院后,邱翔找到了她的父母谈心,还定期给孩子打电话,叮嘱用药,给予心理疏导……渐渐地,女孩对母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决定放下包袱,重新“出发”。
日复一日的诊疗中,她让无数家庭得到新生,找到幸福的方向。很多家长对她说,“太感谢你了,当初多亏了您的坚持。”
不懈奋斗——打造全市心理专科“王牌军”
对于邱翔而言,仁心仁术是她的信念,患者的渴望是她不竭的动力,而持之以恒推动心理专科事业的发展则是她不懈为之奋斗的事业。
“当患者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时,一种责任感便会在心中油然而生。”临床工作多年,邱翔深感责任重大,不是在指导査房,就是在与患者交流,或是泡在科室收集研究病例数据,针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分布、年龄、文化以及社会影响等特点,提出了心理科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方案,探索出工娱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等一整套心理工作方法,为我市心理卫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重人才培养是她一贯的作风。多年来,邱翔组建了一扩大心理科空间规模、优化诊疗配置,多年打拼下来,原来床位只有50张,日门诊量较少的心理科摇身一变,成为舒适、温馨的家庭式病房为特色的开放病区,病房为一室一厅双人间设计,拥有开放床位170多张,年门诊量2000余人。
心理治疗室
此外,科室还配备了音乐教室、手工室、健身房、图书阅览室、舞蹈室、棋牌室、电影放映室等工娱治疗室,以及宣泄室、沙盘室等特色治疗室。定期组织患者开展读书会、集体游戏,培养患者兴趣爱好,组建兴趣小组等。科室渐渐成长为全市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技术特色突出、人才梯队完备的心理专科。
随着科室实力的一步步增强,邱翔带领的心理科成为了全市心理专科战场上的“王牌军”——全市唯一一个市级重点心理专科。
沙盘室
随着科室的声名远播,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慕名而来,病区人满为患。为解决病人看病难、住院难问题,2023年,在医院大力支持下,心理科新增设青少年病区,针对青少年儿童患者的特点,强化了病区安全性及患者隐私保护性,并配备了各种先进设备,整体病区风格更多的充实了年轻化的氛围,为青少年患者提供了较完善的医疗保障和心理暗示。
宣泄室
“近年来,人们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越来越大,湖北省政府还将精神卫生纳入湖北省323攻坚行动。作为全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医院承担着全市心理健康服务的队伍建设、专业培训、技术指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危机干预、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服务以及普及宣传社会心理健康知识等工作。”邱翔说,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虽然任重道远,但一定会带领团队擦亮市级心理重点专科这张名片,用医德医术燃起患者心中生命的火花,使他们走向健康之路,为全市心理专科诊疗体系、为市安定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记者:赵玲;通讯员:李晓文
编辑:廖双玉 | 校对:王怡雯
责编:严巍 | 审核:刘德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