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襄阳古城,一辆名为“麒麟”的扫路机器人正沿着辅道平稳行进,自动避让行人,精准清扫路面。不远处,体型更小的“独角兽”扫地机器人则在人行道上灵活穿梭。就在本月初,这批无人智能环卫清扫车的正式落地,通过“车车协同”与“人车配合”模式,后端智能系统发现,下达指令前端清扫,有效破解了以往传统环卫车辆难以覆盖背街小巷、景区周边人流密集区域的难题,为襄阳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新的科技色彩,也成为襄阳市以智慧化“绣花功”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生动注脚。

这一场景,只是襄阳智慧城市管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襄阳市将“一网统管”作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牛鼻子”工程,通过搭建平台、融合数据、创新场景、再造流程,推动城市管理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感知”,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深刻变革,让城市运行更高效、更有序,市民生活更便捷、更舒心。

“一张网”统管,城市运行“一屏观全域”
城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实现精准高效?襄阳的答案是:构建“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走进襄阳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一面巨大的电子屏上,数据跃动,图表闪烁。这张“网”已归集政务数据34亿条,接入全市7.3万多路视频资源,将70个部门系统并网,打通了31个部门的信息孤岛。1300余项城市体征,从交通流量、环境指标到重点区域实时状况,尽数汇聚于“一张屏”,实现了城市24小时运行状态的数字化、孪生化呈现。
“‘一网统管’的根本在于‘统’。”襄阳市城管指挥中心值班长张甜甜介绍,通过数据全程联通、全域贯通,城管部门可融合使用气象、环保、交通、公安等部门2100余万条数据和5.7万余路视频资源,大到一辆车、一块广告牌,小到一个井盖都能被精准识别出来,实现了城市管理领域信息的全景呈现,为精准决策、高效处置提供了强大数据支撑。

“AI算力”赋能,城市问题“智能发现快处置”
过去依靠“铁脚板”巡查的城市管理问题,如今在襄阳正被“智能哨兵”悄然替代。在主干道,加载了AI算法的3辆智能巡逻车与遍布全城的固定监控相结合,构成了“动静结合”的智能感知网络。一旦发现问题,一个有图有真相的事件工单便能立即通过督查调度平台自动派发至责任部门限时处置,形成了“智能发现—自动派单—限时处置—线上评价”的高效闭环。目前,该平台日均处理各类城市问题约600件。
随着智能感知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汉江(襄阳段)沿线,高清摄像头如同“千里眼”,一旦发现水面漂浮垃圾,智慧平台立即派单,清漂企业可精准高效作业。襄阳绿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付金华表示:“有些偏僻的地方,我们人工巡查不到位,平台能帮我们巡查到,我们能及时过去清理。”

智慧停车的体验更是深入人心。市民代女士对此赞不绝口:“以前在小北门或者火车站附近找车位很难,但现在通过‘汉江智行’APP,随机在手机上一查,就知道哪里有车位,大大方便了我们停车。”
襄阳市城管执法委停车管理专班工作人员张楠介绍,这个集智能引导、管理、收费、分析于一体的智慧停车平台,已实现对路内泊位、路外设施、充电桩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实时发布,将市民在商圈、医院找车位的时间从平均15分钟缩短至5分钟以内,有效盘活了停车资源。
“高效处置一件事”,跨部门协同“实战管用”
“一网统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高效处置一件事”。近年来,襄阳围绕“高频事件、联勤联动、融合指挥”,梳理了12类共970个子项事件,导入城市运行事件库,构建了全闭环工作流程。全市51个市直部门、12个县(市、区)、116个乡镇(街道)、4942个网格的2万余名处置人员接入体系,实现事件受理、派单、处置、评价一平台。

去年夏季防汛的实战检验了这套体系的效能。2024年8月14日,襄阳普降暴雨。“一网统管”平台于凌晨1时发出暴雨红色预警,市城运中心迅速进入“迎战”状态。清晨6时,接到市政管理处关于涵洞积水的报告后,通过“城市之眼”视频确认,迅速协调交警部门进行道路管制,应急响应高效有序。这得益于平台提前接入了主城区238个易积水点信息,并对应急物资、泵车资源进行了摸底和图上撒点,实现了风险提前研判、应急一键调取。
基层治理效能也因“网”而升。通过政务微信,市级层面发现的问题可以直达街道甚至基层执法人员;基层网格员上报的问题,由事件库自动匹配处置部门,实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据统计,80%的城市管理事件可在街道层面完成处置,效率提升1倍以上。2023年,襄阳通过“一网统管”平台高效处置城市事件超过22万件。

“最小投入”衍生“最大效益”,精细化管理“绣出”品质
从缓解“停车难”的智慧停车,到精准高效的“云上巡河”;从自动识别的“智慧巡管”,到防患于未然的暴雨预警;从人车结合的智能清扫,到全程监管的渣土运输……在襄阳,智慧城管的触角正向更细微处延伸,用“最小投入”衍生出“最大效益”。襄阳“智慧城管”的实践,正是一条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城市管理方式变革之路,以技术创新倒逼管理创新,用一针一线的“绣花功”,在“人民城市”的画卷上绣出文明襄阳的最美图景,为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独特的“襄阳经验”。
记者:蓝罗希 通讯员:朱斌
编辑:高原 审核:邹艳、彭蕾、田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