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小角落”,服务大民生——保康公益诉讼检察助力绘就荆楚山乡宜居新画卷

荆山叠翠,沮水蜿蜒。在鄂西北这片生态沃土上,襄阳市首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保康,正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漫山葱茏的清新、街巷整洁的舒心、饮水澄澈的安心,成为百姓触手可及的民生实景。

近年来,保康县检察院以守护这份生态之美、筑牢民生之安为初心,紧扣“守护公共利益、服务发展大局”核心目标,无论是清理乡村沟渠的“白色伤疤”、守护居民直饮水安全,还是排查美容美发行业健康隐患,该院始终将检察职能深植民生关键领域,用一个个扎实案件破解“急难愁盼”,让“检察蓝”成为荆山脚下守护幸福的温暖亮色。

一线摸排清垃圾 乡村焕新“高颜值”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3月,该院干警在乡村振兴结对帮扶走访时,一幅不和谐的画面映入眼帘:城关镇馆驿村主干道沿途的草丛里、沟渠中,散落着塑料袋、啤酒瓶、鞭纸等生活垃圾,在青山绿水间形成一道道刺眼的“白色伤疤”,不仅破坏乡村风貌,还散发着刺鼻异味,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和村民生活,且周边多个村庄均存在类似问题,配套垃圾转运箱、收集点多被闲置。

民生痛点就是检察监督的着力点。4月22日,该院迅速立案,由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何妍承办,通过走访调查固定证据。次月,该院向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根治垃圾污染并开展专项治理。

收到检察建议后,镇政府迅速成立工作专班,清理现存生活垃圾,并协调8个村签订统一垃圾清运合同,由专业公司定期转运;联合环保、规划等部门勘察选址,计划建设标准化垃圾处理站。此外,村干部还通过微信群、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引导村民“垃圾入箱”。

7月30日,保康县检察院“回头看”发现,昔日“垃圾带”变绿化带,闲置转运箱重新“上岗”。该案不仅解决了单个村庄的环境问题,更推动形成了“检察监督+政府履职+村民参与”的农村垃圾治理新模式,为全县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提供可复制样本。

监督联动护饮水 直饮安全“有保障”

“直饮水机就在家门口,可看不见任何资质信息,喝着总不放心。”今年2月,“益心为公”志愿者通过平台向保康县检察院反映该问题。

接到线索后,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立即行动,对县域内现制现售直饮水机开展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县城谷山丰苑、寺坪镇、歇马镇部分社区均存在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未在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设备维护记录等重要信息的问题,部分直饮水机周边环境卫生堪忧。

“这些‘小细节’藏着大风险,水质污染可能引发肠道疾病。”办案检察官表示。今年4月,该院向主管单位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整改直饮水机卫生安全问题。

主管单位随即对全县10家现制现售饮用水经营主体逐一排查,工作人员现场查看设备卫生状况、核对公示信息,随机抽取5家经营主体的水样送往专业机构检测。对发现的设备清洁不到位、信息公示不完整等问题,当场下达监督意见书,责令经营主体限期整改,并对接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机制,确保监管无死角。

一个多月后,全县39台直饮水机全部完成整改:机身焕然一新,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最新水质检测报告等整齐张贴在设备醒目位置。

“现在接水能看到最新检测报告,机器也干净,喝着放心!”回访时,县城某小区居民李女士的话,道出了群众对饮水安全的放心与认可。

今年以来,该院积极开展“食药安全益路行”专项活动,已办理新业态食品安全、社区村镇卫生室违规经营等相关案件6件。此次直饮水监督整改,正是该院通过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守护群众食药安全的生动实践。

数字赋能查隐患 健康亮证“守民生”

今年6月,该院借助“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类案法律监督模型”开展数据碰撞,3条可疑线索引起了干警的注意:县城美容美发行业部分从业人员有的未办理健康证,有的健康证已过期。

6月13日,检察官实地调查发现,某理发店店员称健康证“正在办理”无法出示,另一家美妆店健康证已过期半年。“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底线。”办案检察官说。

次月,该院向卫健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督促其排查美容美发、外卖、保健、住宿等行业从业人员健康证情况,规范公共卫生管理。

收到检察建议后,卫健部门随即对城区114家公共场所开展“地毯式”排查,核查健康证有效性,向商家普法并讲解办证流程;对发现的13名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问题,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

9月23日,该院联合卫健部门开展“回头看”,确认13名从业人员已全部持证上岗,114家经营场所均建立了健康证公示制度,在显眼位置张贴了“健康亮证”提示牌接受监督。

“大数据监督让公益诉讼更精准高效,不仅能快速发现隐藏的风险隐患,更能推动监管部门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办案检察官表示,该院已通过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等领域数字检察模型应用,累计筛查线索11条,办理案件11件,解决民生问题6个,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监督效果。

“公益诉讼既要‘办案’,更要‘办事’,不仅要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更要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何妍表示,将持续聚焦民生领域的“小事小节”,广泛吸纳志愿者参与公益监督,同时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等科技手段提升监督质效,既要胸怀“国之大计”办大案,也要心系“民生小事”解民忧,以更加扎实举措守护群众生活,为保康高质量发展注入检察力量。

如今漫步保康城乡,昔日乡村小道的“垃圾带”,已蜕变为亮丽的风景线;居民楼下的直饮水机,醒目张贴着“安全公示”;街头美发店的“健康亮证”,更成了消费者的安心符……这些绽放在群众身边的“民生新景”,正是保康县检察院以公益诉讼之力,守护群众美好生活的生动答卷。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赵亚丽 | 通讯员: 马天坤

编辑:陈莉莉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