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卡车司机在河南老家指尖轻点就能精准锁定襄阳货源,当东南亚订单搭乘铁海联运专列将运输时间缩短一半——“十四五”期间,襄阳正以数字赋能重塑物流生态,通过构建“智慧枢纽+多式联运+业态创新”的现代物流体系,加速从中部地理中心迈向辐射全国的物流枢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大早,河南信阳的司机江帆,将自家的大货车停靠在襄阳传化公路港,准备装运32吨的汽车零配件前往合肥。跑了30年货运,江帆可以在河南老家就能精准对接襄阳货源。
“你想到哪个地方装货,你不用跑当地去了。”江帆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着接单页面,一串串物流信息在手机页面上实时更新。原来一群司机围着物流园里的一块信息板找活,现在手机上就能自助接单,非常方便。
高效接单的背后,得益于像襄阳传化公路港这样的大型现代化物流枢纽的支撑。在这里,数字化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渗透到了每一个作业环节。
襄阳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勇为表示,企业把所需的车辆信息及时发布出去,司机也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匹配、成交,效率至少提升30%以上。同时企业、货主能随时查看货物、车辆位置以及预计送达时间,高效、准时将货物送达客户手中。
从司机指尖的APP,到园区运行的“智慧大脑”,数字化的触角正在重塑公路货运的每一个节点。它让分散的运力与货源精准匹配,让复杂的物流过程变得透明、高效。
对襄阳双雁物流总经理王士栋来说,货车多一些,用车成本也降低了不少。一两百公里以内的司机,都能匹配到货源信息,辐射面更大、更方便。
“今天卸完货,你可以再提前接单。”司机过去接单,需要到物流企业去签合同,现在直接在手机上就能签电子合同,节约了时间,也提升了工作效率。
前不久,襄阳开通第三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襄阳——厦门——东南亚”铁海联运专列。相比传统单一的运输方式,铁海联运实现了“一次委托、一票结算、一路通达”。
湖北飘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汤茂勇说:“以前走东南亚市场,从发货到抵达口岸要半个月左右。现在,襄阳把柜装好,直接用铁路运到口岸直接上船,一个星期左右就到了。”企业算了一笔账,如今的铁海联运模式,每个货柜节省运费将近5000元,每个月能省近5万元。
数字技术为铁海联运装上“智慧大脑”,货物运输过程实时监测,也让货物运输更安全,发货人更安心。
宁波港襄阳销售经理彭迎龙介绍:“这项技术能实现可视化的数字化监测,发货人可以实时掌控货物动态。只需要输入提单号、输入箱号,就能实时掌控货物位置并反馈给买家,买家的体验感会非常强。”
围绕“五枢纽、五园区”物流空间布局,襄阳依托铁路贯通中欧、连接海洋;复兴汉江 “黄金水道”发展公铁水联运;依托机场,拓展航空货运;“十四五”期间,襄阳更以铁海联运为突破口,构建起 “水、铁、公、空” 四位一体的现代物流网络。
襄阳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赵庆表示:“未来,将持续构建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以赴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从公路港的智能匹配到国际通道的“一票通达”,从司机的手机APP到贯通“水铁公空”的立体网络——襄阳现代物流的“新格局”已然清晰。这条越来越智慧、高效、经济的物流大动脉,不仅让货物“跑得更快、花得更少”,更让襄阳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为中西部经济循环注入了全新的“襄”当力量。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望丽红 滕树杰 | 协助拍摄:宜城台
编辑:滕树杰 | 校对:黄娟
责编:李丹 | 审核:周嘉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