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孩李婉玉:从濒临弃学到615分考入华中科大

四年级暑假的午后,窗外是村里孩子们嬉闹的声音,窗内是李婉玉趴在桌边默写英语单词的身影。母亲张福茧的要求很严格:错一个单词,罚抄五遍。这份贯穿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严格管教,为李婉玉打下了自律的根基。这份自律,最终支撑着她在高二几乎崩溃、打算放弃学业时重新站了起来,勇敢走上高考考场,并以615分的优异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

在襄阳市融媒体中心、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及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中,李婉玉获评“励志大学生”,并获得了5000元助学金。

8月11日,记者来到李婉玉位于农村的家中探访。这是一栋普通的二层小楼,但屋内异常干净整洁:雪白的墙面一尘不染,绿漆地面光可鉴人,院子里不见一根杂草。“这样的农村家庭环境很少见,足见主人的勤快和自律。”同事忍不住低声感叹。

母亲张福茧只有初中文化,独自拉扯着两个女儿长大,李婉玉是老二。房子是李婉玉出生时借钱盖的。为了还债,夫妻俩曾一个外出打工、一个在家照料孩子。后来因感情不和离异,张福茧拖着病腰,独自承担起养育女儿的重担。

深知没有文化的艰辛,张福茧坚信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对女儿的学习要求格外严格。以英语学习为例,从女儿接触英语开始,她就要求李婉玉每天必须读背、听写单词,并亲自检查。“我不会读英语,就报汉语意思,让她写英语单词;写完后,我拿着课本,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对照着看。”张福茧回忆道。

母亲近乎“逼迫”的督促,不仅为李婉玉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基础(高考英语139分),也塑造了她自律的习惯。

初中住校三年,李婉玉最不擅长体育。但为了中考,她硬是咬牙坚持:每天早晚各跑800米冲刺,睡前做100多个仰卧起坐,假期也抱着排球反复练习,最终将体育弱项练成了中考满分。

真正的考验发生在高中。高一时成绩下滑让她陷入低谷,高二时复杂的人际关系更让她焦虑失眠,几乎整整一周无法入睡。濒临崩溃的李婉玉向母亲提出了弃学的想法。

张福茧立刻辞掉工作,赶到女儿身边。她没有讲大道理,而是把女儿接回家,带她走进田间地头,在泥土的气息中开导她:“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办法总比困难多。”看着刚过50岁却已半头白发、被腰病折磨得微微驼背的母亲,恢复平静的李婉玉被深深刺痛了。那一刻,“必须强大起来”的念头在她心中破土而出。十天后,李婉玉坚定地重返校园。

高三冲刺阶段,她彻底收起手机,生活只剩下刷题、背诵和深夜听力的循环。当三月联考、四月联考她都名列年级榜首时,她最想拥抱的是那个曾在书桌前默默流泪的自己:“谢谢你没有给自己设限。”不设限,才无限。

高考三天,李婉玉心无旁骛,沉着应考——那是经历无数磨砺后的自信与从容。

615分!这位毕业于襄阳市第六中学的女孩,最终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这是我喜欢的专业。”面对“文科无用论”的声音,李婉玉选择忠于内心,因为每一步都印证着母亲的朴实话语:“学习是为自己学的。”

“但凡不能杀死我的,终将让我更强大。”李婉玉用尼采的这句话总结自己的经历,“我用自己的努力,为青春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李兴会 李素文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