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赓续红色基因 澎湃发展动能

“1932年10月19日,徐向前元帅率领红四方面军在枣南新集与兵力数倍于己的敌人相遇展开激战,最终取得胜利。徐向前元帅后来回忆说:‘枣阳新集战斗,是我军转移以来打得最凶恶的一仗’……”

在枣阳市平林镇四井岗村新集战斗纪念碑前,讲解员陈晶向瞻仰者深情讲述着那场红军战斗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典范。

汉十高速琚湾出口处矗立着一座巍峨的雕塑:在党旗指引下,赤卫队战士手握钢枪大刀奋勇前进,鄂北党组织和革命武装根据地创始人程克绳的光辉形象屹立其中。

1925年6月15日,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的程克绳,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枣阳,在琚湾创建了程坡党小组,点燃了鄂北大地革命的星星之火。

革命战争年代,枣阳人民英勇奋斗,付出了巨大牺牲。据统计,共有3万多名姓名可查的枣阳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生命,1852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进入新时代,作为襄阳市唯一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枣阳,赓续红色血脉,坚守初心理想,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全力冲刺、勇当前锋,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产生的全国百强县(市)、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枣阳市大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面貌、城市能级得到有效提升。图为沙河沿岸绿地一景。

“三线并进” 扛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枣阳担当”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引领,胸怀全局正是大别山精神的风格体现。

作为汉十发展带横轴、襄南双城经济圈纵轴的重要节点及实力基础最强的县市,枣阳正以大别山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在变局中开新局,主动服务融入支点建设大局、国家发展全局,奋力书写精神传承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时代答卷,加快建设襄(阳)南(阳)随(州)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将精神财富转化为加速发展的内生动力。枣阳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锚定“千亿突破、百强进位”的目标,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高点起跳,奋勇争先。

在湖北米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米朗科技)生产车间,六条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激光焊接设备精准作业,质检员手持精密仪器,认真核验每一件产品,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

作为国内传感器行业的佼佼者,今年5月,米朗科技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推动了枣阳市资本市场建设实现新突破。

在枣阳,像米朗科技一样深耕某个领域并成为行业头部的企业还有很多,飞龙摩擦、隆胜四海、三三电气……它们通过“智改数转”,产品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是枣阳根植性主导产业之一。图为总投资60亿元的湖北双登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

在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枣阳统筹推进“三线并进”战略:实施技改提能,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竞逐储能高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锁定低空赛道,推动未来产业抢滩布局。全市持续加快立晋钢铁、飞龙摩擦等传统企业智能化技改升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智慧工厂”“5G工厂”;以双登储能、华润大力钒液流电站、中电建制氢制氧等项目为支撑,加速建成湖北县域储能高地。同时,通过招引氢能卡车项目落户,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

作为襄阳市首个获批在建的通用机场,目前,枣阳通用机场建设正有序进行。枣阳市将抢抓通用机场建设带来机遇,布局零部件制造、无人机生产、航空材料等产业项目,争创湖北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枣阳正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阔步前行。

实干突围 勇当先锋的闯劲激扬强大“枣阳力量”

红色沃土,英雄之城。枣阳以被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为契机,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奋力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让枣阳这片红色热土焕发新的活力。

长期以来,水资源匮乏是制约枣阳发展的瓶颈,鄂北岗地更是被称为“旱包子上的旱尖子”。一代又一代的枣阳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这里创造出粮食生产奇迹,粮食总产量连续14年稳定在120万吨以上,位居全省县域第二,用占全省三十分之一的耕地贡献了全省二十分之一的粮食,让“中国碗”盛满更多“荆襄好粮”。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必须兴旺。作为全国桃子主产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枣阳优质桃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55万吨,规模稳居华中地区第一位。2025年,“枣阳皇桃”综合产值预计突破100亿元。“枣阳皇桃”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搬不走、稳得住”的富民产业。

枣阳是著名的“中国桃之乡”。目前全市优质桃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55万吨,规模稳居华中地区第一。2025年,“枣阳皇桃”综合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今年,枣阳在“枣阳皇桃”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面再出新举措,邀请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良品铺子董事长程虹教授精心编制“枣阳皇桃”区域公用品牌顶层战略规划,推动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持续把产业做起来、把附加值提起来,让农民的腰包鼓进来。

与此同时,枣阳将按照“分拣中心—流通中心—交易中心”三步走战略,打造鄂西北地区农副产品流通枢纽,吸引周边地区将鲜桃送来枣阳加工销售,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发展“枣北黄牛”“枣阳肉鸽”“枣阳黄酒”等特色优势产业,把更多“枣字号”特色农产品推向全省、全国。

民生为本 节节攀升的幸福指数彰显“枣阳作为”

在大别山精神的润泽下,枣阳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理念,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答好“改革为民、改革惠民”的时代答卷。

如今,枣阳人民是幸福的。经过多年发展,枣阳城市能级极大提升、城市面貌极大改善,中心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县域第三,建在群众家门口的“口袋游园”近60个,中兴公园、浕水公园、汉文化广场、人民广场、啤酒文化广场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地方。

枣阳市全力打造湖北省储能高地。图为太平镇光伏绿色能源基地,让昔日荒山变成了风光互补的绿色能源基地。

如今,横跨沙河的人民路大桥、新华大桥,纵贯枣阳的234国道改扩建工程等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枣阳城市能级,降低物流成本,为群众营造更加便利、和谐的生活圈。

2024年,枣阳在全省率先建设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让群众不出枣阳就能享受省级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推行教联体改革,彻底消除“大班额”现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七馆合一、农村寄递物流中心建设、农村充电桩建设等民生实事快速落地,有力抬高基本公共服务底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

2022年、2023年,枣阳获评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提升竞争力。枣阳结合发展实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搭建“枣事早办”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一网联办”,让企业办事更方便,助力政务服务提速,减轻基层负担,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枣事早办”综合服务平台以企业之“需”梳理枣阳之“事”,对企业常办服务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精减环节145个、精减材料580份,审批项目办理时限缩短70天,核准类项目办理时限缩短20天。山东宁丰木业从签约到落地枣阳仅用21天,从开工到建成达产仅用9个月。

“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深深镌刻在枣阳这座城市的基因里,流淌在枣阳人民的血脉里,始终是枣阳攻坚克难、永争一流的力量源泉。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英勇无畏的枣阳人民将继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以“头拱地、嗷嗷叫、响当当、硬邦邦、拼抢实”的冲劲、干劲,力争在“十五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为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枣阳力量。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孙修廷 毕学谦丨特约记者:李晓军

编辑:孙修廷 丨责编:刘惠

审核:廖双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