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速查!孩子高烧不退伴有这些症状警惕“川崎病”,可能引发严重心脏并发症

若儿童反复高热数日不退

同时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

手足硬性水肿掌跖红斑皮疹

草莓舌、唇红皲裂时

家长要警惕一个

会烧到“伤心”的疾病——川崎病


近日,6岁的涵涵(化名)因反复高烧不退被家长送往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就诊。涵涵的发热已持续一周,虽在当地诊所输液三天,体温仍居高不下,随后更出现了双臂、双腿鲜红色的片状皮疹并伴有瘙痒。

接诊的儿科主任李敏为涵涵进行了详细检查,诊断结果指向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疾病——川崎病。更让人揪心的是,住院后的心脏彩超检查显示,涵涵已经出现了少量心包积液。所幸,经过采用西医抗炎抗感染+中医清热解毒的综合治疗方案,涵涵在住院5天后症状减轻,目前正在逐步康复。

李敏主任介绍,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男孩发病率略高。

其初期症状如持续发热、口唇发红干裂等,极易与普通感冒混淆,具有相当的“迷惑性”。若未能及时规范治疗,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脏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瘤、血栓形成,甚至心功能不全等,后果不堪设想。

“相比往年,今年接诊的川崎病患儿数量有所增加,需引起家长重视。”李敏主任强调,“科室在治疗上除了遵循西医指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外,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内服外用(如穴位贴敷、推拿等),不仅能有效控制发热、皮疹、咽喉肿痛等症状,改善患儿精神状态,更有助于缩短病程。”她指出,川崎病在中医理论中多归属“温病”范畴,初期常表现为“卫气同病”,中医外治法在退热、解毒、缓解局部炎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如何识别川崎病而非普通感冒?

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常>39°C,抗生素治疗无效),并伴有以下特征性表现中的几项,务必高度警惕川崎病,及时就医:

颈部肿块:触摸孩子颈部,检查是否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双眼充血:发热数日后,观察双眼球结膜(眼白)是否充血发红,通常不伴分泌物。

皮疹/红斑:身体(躯干、四肢)出现多形性皮疹或大面积弥漫性红斑。

口唇改变:口唇红肿、干燥、皲裂,甚至出血;舌头呈“草莓舌”(舌乳头突起、充血)。

手足症状:手掌和脚底出现潮红、硬性水肿;疾病恢复期可能出现手指、脚趾端脱皮。

疾病防治:预防与护理并重

增强体质:鼓励孩子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提升免疫力。

注意卫生: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预防感染: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孩子接触已知的感染源。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一旦确诊川崎病,治疗期间及康复后必须遵医嘱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严密监测心脏(尤其是冠状动脉)情况,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

一图识别二者差异

李敏提醒广大家长:川崎病即使未经规范治疗,发热也可能在发病后约2周左右自行消退。但这绝不代表疾病痊愈!恰恰相反,此时发生严重心脏后遗症(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或血栓)的风险极高!这些后遗症对孩子心脏健康的长期威胁,可能远比川崎病急性期的发热等症状更为可怕。因此,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

记者:赵玲;通讯员:赵妍玉珠

编辑:廖双玉|校对:王怡雯

责编:严巍|审核:刘德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