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春天,我们总是与激情相伴!
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上,我们以“两资三能”工程为战略支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保障,以内需市场扩容提质为强大引擎,为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蓄势赋能,共同谱写襄阳发展新篇章。
阳春三月,行走在襄阳大地,一处处项目建设工地热火朝天,一幅幅赶超跨越的画卷跃然眼前。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支撑点。
今年以来,襄阳全市上下牢牢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高起点谋划招引项目、高质量建设推进项目、高水平服务保障项目,推动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整体提升,为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蓄势赋能。


被誉为“天上银河”的排子河渡槽是引丹工程中的一大挑战性工程。
今年3月,襄阳引丹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组审查,标志着该项目前期工作迈出关键一步。
引丹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是省、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现代水网建设骨干工程,也是国家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在2024年获得中央投资超亿元。2025年,市水利部门抢抓机遇、再接再厉,将立项争资细化到各具体领域、具体项目,截至2月底已争取各类水利资金56373万元。
不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收获满满,产业项目也获得了有力支持。
在省发改委下达的2025年省预算内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襄阳的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立晋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共获得省预算内资金1300万元,为企业发展壮大注入强劲动能。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与更新改造项目计划2027年元旦正式开街。
在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与更新改造项目现场,工人师傅精细施工,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恢复古街风貌、赓续传统文化。该项目是国家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项目,已获得中央补助资金2亿元。当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计划今年年底完成整体形象进度65%、2027年元旦正式开街。
齐头并进的项目建设,彰显襄阳立项争资的新成效。
一季度,襄阳牢牢把握国家“两重”“两新”建设的政策机遇,立足国家所需、襄阳所能,建立健全统筹调度、并联审批、协同争取、项目谋划等机制,持续谋划储备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切实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玉湖冷链(襄阳)交易中心建设现场。
在宜城经济开发区,电子沙盘上跳动的产业链热力图为招商引资提供了精准指引。
“我们通过产业链热力图识别出薄弱环节,针对性引进补链强链项目。”宜城市招商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针对屠宰加工短板,当地引进湖北恒堃食品有限公司,新建家禽屠宰及产品初加工冷链物流建设项目,不仅填补了本地家禽屠宰空白,更带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聚链成群。
招商引资是经济增长的“源头活水”。一季度,襄阳围绕重点产业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大力推进产业集群招商、产业链条招商、产业生态招商,进一步拓展生产要素招商、乡情招商等模式,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聚焦重点产业,精准开展筑链招商。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盘清襄阳相关产业发展基础、招引需求和承接优势,修订2025年版《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产业招商地图》《襄阳招商热力图》。
聚焦乡情招商,多措推动资本回流。依托“楚商回乡、共建支点”活动,春节前后,全市共走访对接楚商782人。谋划开展“桑梓深情‘襄’伴前行”招商引资系列活动,举办“汇多维矩阵之力 铸投资发展新势”2025年襄阳市招商引资座谈会、“襄聚大湾区 携手创辉煌”襄阳市(大湾区)招商引资推介会等活动。
聚焦能力提升,推动实战本领锻造。组建十大招商团队,组织开展培训提能行动,目前已开展全市招商团队培训1批次,指导招商团队内部培训13批次,覆盖全市招商团队及成员单位、重点行业成员1000余人次。
3月31日,襄阳市一季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28个项目总投资726.4亿元,招商引资“强磁场”效应持续释放。


长飞光坊襄阳工业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简称长飞光坊襄阳基地)在东津城市新中心正式投产。
仲春时节,一束“光”从城市新中心点亮。长飞光坊襄阳工业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在东津新区正式投产。
长飞光坊襄阳基地投产仪式。
在项目建设中,东津新区建立重大项目“招落服”一体化服务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项目招引、审批、建设等环节协同推进,长飞光坊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500多天,展现出城市新中心优越的营商环境。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全力降成本、提效能、稳主体、强保障,“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事项达到150项,知识产权“简案快办”改革全国推广,襄阳连续4年获评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新征程有新作为。新年伊始,襄阳深入开展“四上”企业调研服务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一流发展生态。
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针对企业反映的要素保障问题,分类制定行动方案,逐一研究化解。针对企业反映的融资问题,形成企业融资需求清单,策划开展“十行百亿千企”融资对接活动。
全力推动企业技改转型。针对企业提出的自动化升级、能耗优化、定制化装备研发等需求,联合高校及金融机构推出“智能化改造专项服务包”,为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一体化解决方案。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的数字化转型“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每月、每季度邀请专家开展培训。
全力推动产业配套。分产业梳理链上企业产品产能、工艺标准、配套需求等信息,编制本地工业企业产品目录手册,策划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根据龙头企业外地重点配套企业清单,加强对接和招引力度。积极帮助襄阳企业进入国内大型龙头供应链。
4月2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出了“全力打造省内标杆、全国前列的营商环境”的动员令。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真抓实干,全力推动襄阳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再突破,不断擦亮襄阳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韩犁夫丨图片:网络综合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