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民生实事】全省领先!襄阳教联体建设让“一校好”变“校校好”

将90所学校纳入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实现全市义务教育教联体覆盖率达到80%以上,这是2024年市政府承诺要办的教育民生实事之一,让更多的学生就近就可以享受好的教育资源。可喜的是,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有超过九成纳入了教联体建设。

随着今年中考成绩的公布,一个好消息也随之传开,今年中考,牛首一中、竹条实验中学、太平店中学、青泥湾中学、市44中5所农村中学全部实现 A 类学生零突破,城区薄弱学校综合成绩大幅提升,市16中表现尤为突出,优质高中指标到校全部完成,已进入樊城初中学校第二梯队,这在两年前,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樊城将全区25所优质学校与乡镇43所中小学、教学点结成"手拉手"城乡共建教联体,教育质量均衡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襄阳市实验中学教联体党委书记周阳说:“2021年我们组建了这个襄阳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和16中合并以后,合并以后第一届毕业生,我们实现了中考A类生解放路校区零的突破,今年我们有两个A类生,我们的四中五中的指标到校名额从原来的零到圆满完成指标。”

据了解,位于樊城一桥头的市16中,多年来教育质量不高,学生人数偏少,2021年与襄阳市实验中学组建成教联体后,两校统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统一管理制度,两校老师统一调配,一举扭转了原16中的教学质量。

襄阳市实验中学教联体党委书记周阳说:“2021年我们组建教联体的时候,实验中学解放路校区,只有三个年级三个班140多名学生,目前我们三个年级13个班,近750个学生,从数量增长上看,我们附近片区的老百姓,已经充分信任了我们解放路校区,愿意把孩子送到我们解放路校区来上学。”

受益于教联体建设的学校还有谷城城关二中和城关三中。作为城区最“热”最“挤”的学校之一,谷城城关二中2万多平方米的校园容纳了近2000名学生,而城郊的城关三中4万多平方米的校园,学生却不到600人。教联体改革后,两个校区的教师全部打通使用,校际交流达到40%,短缺学科和短线学科老师紧张局面得到缓解。

谷城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教联体校长席伟说:“组建9个教联体学科教研中心组,常态组织名师结对、科室帮带、学科研讨、专题论坛、师资培训等交流活动。通过共享平台数据,实现核心校对成员校的平安校园、集体备课、同步课堂、网络阅卷等管理。”

据市教育局介绍,截至目前,我市教联体建设以融合型、共建型等紧密型为主,以协作型教联体为补充。比如襄城以荆州街小学为核心学校,引领辐射盛丰、江华、河心、千弓、庞公等学校,组建共建型教联体,推动办学资源常态共享、捆绑发展;樊城35中和15中组建融合型教联体,采取“单一法人”办学模式,实行人事、经费、教学、资源配置、考核评价一体化管理。

襄阳市35中教联体党总支书记宋海潮说:“为了保证原十五中的学生快速真正融合到三十五中,我们把旭东路校区只作为七年级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解放路校区只放八年级和九年级,这样就保证我们这样两个校区真正地融合为一体。”

据市教育局统计,全市已组建义务教育教联体246个,其中共建型132个、融合型93个、协作型21个,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教联体9个,创建比例位于全省前列。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计675所,已纳入教联体建设的学校达652所,占比为96.59%,其中襄州、高新、宜城、南漳、谷城、老河口教联体覆盖面已达100%。

而随着本市教联体建设推进,“一校好”变“校校好”的现象越来越多,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和老师们的精气神越来越足。不少学生纷纷选择回家回乡就学,近两年全市共有13816名学生从热点学校分流到薄弱学校,6738名学生从城区学校回流到农村学校,有效破解了"城里挤、乡里弱、村里空"的难题。

襄阳市35中教联体党总支书记宋海潮说:“两年多来的融合实践,我们感觉到原十五中片区的学生,普遍变得更加自信阳光了,在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上,跟老师也是能够紧密的配合,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学习成绩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方兵 | 通讯员:帅忠奎 聂志鹏

编辑:苏功萍 | 校对:黄娟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