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襄州区秋季农业生产剪影

打捆机正在打捆作业。玉米收割机正在作业。

秋收季节,走进襄州,随处可见一派秋收秋种的繁忙景象。所到之处,只见一排排玉米秆被卷进去,吐出来的是一颗颗饱满的玉米粒,直接被收入粮仓……

机械收割助农民节本增收

9月9日,在石桥镇黑龙集村二组,60岁的村民柳连合正在看花生成熟情况,准备机收。在镇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柳连合引进高产花生种植模式,起垄种了11亩麦茬花生。

该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孙付山说,通过专家组对起垄(种植)花生的田间现场多点实测,每平方米鲜果重量大概1.3公斤,折算实产应该在700斤以上。

柳连合说:“去年传统种花生一亩地大概就是400多斤产量,今年起垄种花生一亩地700斤,可以机收、产量还高。”

柳连合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起垄种花生,全程实现机械化,大大减少了人工、物资的投入,可节约成本200多元,一亩产量比原来又增产100多斤,目前花生市场价卖到两块八一斤,一亩地算下来比去年总共能多增收500元左右。

而在朱集镇,笔者了解到,今年该镇共种植花生2万亩,全面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收割,机械化收割率达到90%以上。以前一亩地采用劳力收割要花费1天,费时又费力,采用机械化收割后只需半小时,效率提高了48倍。据悉,今年朱集镇共产生花生秸秆4000余吨,全镇由能人大户带动,购买花生秸秆处理机16台,处理花生秸秆3200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由于品质好、分量足、价值高,俏销湖北、河南、内蒙古等5省区,不少企业还在朱集设了直收点。

目前,朱集镇已初步形成花生收割摘果的新产业链条,让农户省时省力省心的同时,花生秸秆变废为宝这一项就为农户创收324万元。

科学创新让“北斗”下田作业

9月6日,在黄龙镇王门村,几台大型机械正在岗坡地上机耕作业。这是由该镇康喜乐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正在对该镇部分板结的土地深翻,以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质量。

襄州区汇吉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杭世伟说:“车上全部装上了‘北斗’检测定位系统,因为有了这个‘北斗’检测定位系统,作业现场可以说是一分一毫,一分地、一亩地都不能作假。”

日前,该区163台深松机安装“北斗”陆续下地作业。“北斗”卫星定位终端设备,对每台机械的作业深度、质量、作业面积实现全程监控,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提供量化依据,确保补贴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据杭世伟介绍,深松作业传感器的主要功效,就是检测深松作业的深度到底有没有达到要求,有没有达到25厘米的深度。摄像头每隔10分钟就会照一张照片,用于检测作业的地方是不是在地里面深层作业。

杭世伟搞笑地说,合作社共有20台深松机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终端设备,一台机械一天可深松土地300亩,今年共有3.5万亩的深松土地面积。

据悉,襄州区今年作为省里深松作业试点县,下拨了25万亩深松作业面积,补助资金是1000万元,一共有163台安装“北斗”监测定位系统的拖拉机。

变废为宝守护蓝天白云

“禁烧秸秆,让蓝天常在……”随着秋收工作的陆续展开,秸秆禁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襄州区精细安排,机关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秸秆禁烧政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鼓励周边养殖大户回收玉米秸秆增加收入。

石桥镇加岗村村民加永保说,青贮玉米产量还是比较可以的,一亩地一般情况都是5吨左右,目前的市场行情是200块钱一吨,也就是一毛钱一斤,比我们种常规玉米这块儿,还是理想。

青贮玉米一亩地收入1000元左右,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问题。在机收现场,由多家合作社和农业公司组织各种联合收割机抢收玉米,不到10分钟就能收割一亩,一天可以收割400多亩,每亩收割价为50元。

该区汇吉兴农机合作社与广东省雁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5万吨的青贮玉米供货协议。去年,合作社试种了青贮玉米2000亩,收割送到养殖场,检测结果糖分、蛋白质、粗纤维等主要成分全部达标,并签订了收购合同;今年合作社加大了投入力度,种植青贮玉米1.2万亩,按市场价算,1吨基本上可盈利50元,一亩地产3吨左右,1.2万亩可获利180万元,前景相当可观。

据襄州区金太阳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马理介绍,实行免费(捡拾)、打包秸秆,送入电厂,不收农民一分钱,一亩地可为农民减少50元以上。合作社与谷城县凯迪生物质发电厂签订了收购合同,玉米秸秆全部打捆后送去卖钱。今年我们计划搞10万亩,利用3年的时间,准备把襄州区的180万亩地,达到90%的秸秆回收利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