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阅7:30】《故事里的襄阳》⑤:神奇传说老龙堤


主播:王吉峰,一级播音员,《襄阳新闻》主播。

各位朋友早上好,欢迎来到作风襄阳早读栏目【襄阅7:30】,美好的一天开始了,希望我们的文字能给你力量,早上听一听,一天好心情!一本书传奇襄阳,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故事里的襄阳……

老龙堤位于襄阳西门外汉水南岸,它西起万山,东至襄阳夫人城下,长约 4.5 千米,古时称“十里长堤”,是襄阳最古老的堤防工程,它像一条巨龙伏卧在夫人城与万山之间,阻挡了汹涌澎湃的汉水,护卫着襄阳的安全。除了防御洪水之外,还与襄阳古城墙一起构成了“铁打的襄阳”的屏障,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作用。

传说一:在很久以前,汉水经常泛滥成灾,冲毁江堤。老百姓日夜挑土筑堤,可总是屡筑屡垮,屡垮屡筑,就是修筑不起来。一天,一个道人经过襄阳,看到如此情景,脱下草鞋,拆开绳子,一头拴在万山腰上,一头钉在城墙上,让人们沿草绳填土筑堤,从此拦住了洪水。原来这个道人是个镇河神,他拆的草绳是一条老龙,后来人们就称此堤为老龙堤。

传说二:从前,襄河边上只有一条土埂子,还是当年大禹治水时培的。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襄阳,正碰见河里涨水,拿出千两黄金,又发动城里的百姓,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修了条大堤。

堤刚修好,不晓得从哪儿来了一个老头儿,这老头儿是白头发,白胡子,穿了一身白衣裳,拄一根白龙头拐棍。老头儿走到一个年轻人面前问:小哥哥,你说是新堤好还是旧堤好?

年轻人心想,老堤又窄又矮,新堤又宽又高,就说当然是新堤好。年轻人说罢抬头一看,咦!老头儿咋不见了。

这下糟 了,你猜那白胡子老头是谁?那是玉皇大帝派下来的镇河神!镇河神听年轻人说新堤好,第二年七月就发大水,把新堤冲垮了,人们又修。来年又发大水,堤又被冲垮。这样垮了修,修了垮,不晓得过了好多年。

这年,襄河又遇见涨大水,把襄阳城都淹了,百姓们哭的哭,喊的喊,叫苦的声音几里外都听得见。玉皇大帝听到襄阳百姓的叫苦声,派镇河神下来看看。

镇河神又变做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来到襄阳。正好,城头坐着一个逃命的老头儿,镇河神上前问道:老人家,你们襄阳人到底是喜欢老堤还是喜欢新堤?

襄阳老头儿眼泪巴洒地说,新堤土是泡 (pāo) 的,不结实,当然是老堤好,我们巴不得有个老堤哟!

镇河神心想,怪不得襄阳人说劈柴劈小头儿,问话问老头儿。于是镇河神对老头说,请老哥喊大家都来,我帮你们在老地方做一条堤,能万年不垮。

襄阳老头儿一听高兴得不得了,站在城头上就喊起来。

全城百姓都来了,镇河神往东走了一截,把手中的龙头拐棍往地上一横,啊,那拐棍成了一条活跳跳的龙,摇头摆尾要往河里跳!

镇河神不慌不忙,拿来一根铁桩,往龙头上一钉,龙给钉住了,头也不动弹啦,可尾巴还是乱摆。镇河神一只手捏住龙尾巴,一只手从草垛上扯了一把稻谷草,缠在龙尾巴上,拧起草缨子来。说也蹊跷,稻谷草往龙身上一拧,都变成龙身了!镇河神叫人们赶紧往龙身上塕土。就这样,镇河神拧着稻草往后退,百姓们跟着塕土。

城西十里上下有一座山,叫万山。镇河神见这山又高又陡,紧挨着河边儿,顺手把草缨子往山腰一挽,系了个死结。等大伙儿塕土塕到这儿,老头不见啦!

人们怕堤下的白龙再乱动弹,就在龙头上盖了一座老龙庙,龙尾巴上修了座保堤寺,堤中间盖了个太子庙。

打那儿起,襄河涨再大的水,堤也冲不垮了。人们说,那个白胡子老头儿是条老龙,这段堤就叫老龙堤。

据史料记载,唐朝宰相张柬之因病还乡休养,曾任襄州刺史。回到襄阳后,发现汉江堤防薄弱,屡遭水患。他便拨出银两加修大堤,人称“张公堤”。经历朝历代地方政府不断修缮,老龙堤至今安卧在襄阳城西汉江北岸,不仅依然发挥着抗击洪水作用,而且成为广大市民与游客休闲、观光好去处。

主办单位:襄阳市作风办

运营单位:襄阳广播电视台

来源:襄阳市文旅局  《故事里的襄阳》

(搜集整理:黄耕 关水 夏易 山凤凰)

图/视觉中国

编辑:彭梦迪

审核:王大春

终审:江伟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