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北文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学工办主任 张亿瑞
襄阳市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广播剧《旗帜》,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来,襄阳历史上和近年来涌现的先进党员典型和真实事例,通过艺术创作,生动反映襄阳改革发展实践,讲好襄阳故事、塑造襄阳形象。第四部《启程——理想青春照未来》以中宣部表彰的“最美支边人物”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党员支教团队为故事原型,讲述90后、00后青年党员的理想信念。讲述“启”航新征程的道路上青年一代对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和担当。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也是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反复听了多遍,越听越觉得感染、感动、感叹,更加深刻理解7年来我校弘文励教,12批63人次的大学生在雪域高原爱心接力支教形成的“格桑花”精神:理想坚定、不畏艰辛、勇于担当、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格桑花”支教是学校发展历史中的一座丰碑,“格桑花”精神精神是学生人生发展历程上的一座灯塔。不仅仅要为“格桑花”支教队员们的光荣支教而感染、感动、感叹,更要用“格桑花”精神点亮大学生的理想之灯。
为“格桑花”支教队员们的红色热情而感染。广播剧初一听就是映入耳畔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红色经典歌曲,这首歌唱出了新时代年轻大学生支教队员们的革命豪情和雄心壮志,唱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年轻有活力。从湖北到西藏、从襄阳到琼结、从内地到高原,3000多公里的路程、3000多米的海拔落差,身为共产党员的支教大学生们怀着对西藏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党的援藏政策的热情,不远万里挥洒青春。他们身上展现的理想坚定、不畏艰辛,激励着青年大学生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坚定信心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必胜。
为“格桑花”支教队员们的暖心故事而感动。剧中支教老师一次细微的家访,细心的关爱,打开了藏族小男孩的封闭起来的内心世界,倾心帮助、用心支教最终帮助小男孩考取内地西藏中学。故事很小很短,过程却是很暖很暖,把党的关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播种到藏族孩子的心田。支教队员们的故事,链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无数个共产党员始终坚持汉藏一家亲的接续奋斗,才有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他们身上展现的无私奉献、大爱无疆,激励着青年大学生们不要躺平,要心怀祖国、放眼天下,学好专业、练就本领,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铸就无悔青春。
为“格桑花”支教队员们的传承精神而感叹。支教队员们都是共产党员,主动支援藏教是一种红色精神的传递,倾心教书育人是对红色精神的培育传承。一个党员一面旗,每个支教党员主动赴藏、支援边疆,就是担当青年责任,播种红色精神,传播党的温暖。他们身上展现的当代青年党员的勇于担当、团结奋斗,激励着青年大学生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紧跟党走,勇于担负起历史使命,把青春热血融入到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
支教队员是我们广大学生中的少数,但是他们的实践、他们的奋斗、他们的精神对青年大学生都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导向、真理之光。
学习“格桑花”支教队员们展现的党员担当、青年担当、学生担当,用“格桑花”支教精神点亮更多大学生的理想之灯,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让“格桑花”精神这座灯塔照亮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们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激昂朝气、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