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的融合——评系列广播剧《理想青春照未来》

作者: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副教授  郑艳林

系列广播剧《旗帜》由中共襄阳市委宣传部指导,襄阳广播电视台出品,该剧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来,襄阳历史上和近年来涌现的先进党员典型和真实事例,通过艺术创作,生动反映襄阳改革发展实践。该剧第四部《启程——理想青春照未来》以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党员支教团队为故事原型,讲述90后、00后大学生牢记使命,坚守初心,为帮助当地学生们树立自信,组建儿童合唱团的故事。作为一部优秀的广播剧,《启程——理想青春照未来》将“格桑花”党员支教团队活动置身于十八大以来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的工作中,表现了以吴喜国为代表的志愿者克服高原反应、语言障碍、饮食习惯、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困难,时时刻刻以民族团结为重,顺利完成志愿服务的故事,表现了新时代大学生脚踏实地、服务基层的崇高品格,实现了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的融合。

《启程——理想青春照未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宏大叙事的追求,这种宏大叙事强调以历史理性视角展示时代和人物的关系,推崇描写“社会现实关系的总情势”,即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和时代脉搏的全面展示,实现对国家、民族重大事件的全景展示,《启程——理想青春照未来》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加大支援西藏力度的同时,中央部委和各省市都发挥组织优势,通过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援藏工作模式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从单一行政援藏变为社会援藏,从资金援藏变为经济社会全方面补位支撑,2014年在西藏琼结县开展的“格桑花”支教活动是这种新模式的直接体现。7年来,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在琼结县开展接力支教,有效缓解了当地师资不够的压力,提高了当地的教学质量,搭建起汉藏连心桥,将2016年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落在了实处。可以说,该剧是对新时代国家援藏工作的艺术化呈现,“格桑花”党员支教团队是全国各地援藏团队的一个代表,格桑花”党员支教团队所践行的组团式、接力式援藏模式代表着新时代教育援藏、智力援藏、党建援藏工作的新举措。广播剧通过对支教团队日常生活的再现,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口援藏、内地西藏班等重要举措绾结在一起,自然嵌入西藏学生的校园生活中,生动展现了教育对口援藏工作对西藏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该剧的主题、广度、时代特色也因此得到了强化。

此外,该剧还通过日常叙事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个体和人物群像,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该剧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以喜子老师为代表的大学生支教群体主动转变角色,克服种种困难,积极融入藏区学生生活的过程。喜子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在上课之余,深入学生家庭开展走访,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还发挥专业优势组建合唱队,培养了学生的业余爱好,密切了师生关系。在排练的过程中,喜子老师循循善诱,结合藏区的脱贫攻坚、学校的环境改善等日常生活场景,认真对学生讲解歌词《在灿烂的阳光下》的含义,启发学生饮水思源,理解党和国家援藏政策的可贵。通过这些独具藏区特色的丰富情境的营造,广播剧的情节更为饱满,人物的性格也有了发展的空间,喜子老师和桑吉的师生情谊被强化,该剧的主题因此得到了升华。

除了喜子老师外,整部剧的配音都各具特色,符合其身份、年龄、性格。小齐老师的幽默活泼,罗布校长的热情宽厚,桑吉妈妈的坚强善良、藏区学生的天真无邪都通过配音实现了有效的呈现。特别是藏语的使用既彰显了学生的民族身份,也反映了藏区的风土人情,让这部剧有着极强的代入感和可信度。听众不仅借助这些普通人物的视角了解到了西藏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绩,也通过这些人物的自述得以理解“格桑花”团队融入藏胞,服务基础的可贵。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人物都有其生活的原型,支教队队长、音乐老师喜子,原型是湖北文理学院学生吴顺喜,2015年3月,吴顺喜赴琼结县中学支教,并带领团队获得“西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贫困学生桑吉,其原型是吴顺喜结对帮扶对象索朗加措,在帮扶的过程中,吴顺喜时常给他买些生活、学习用品,时刻督促他学习,寒假和中考前夕还同吃同住给他补习功课,在吴顺喜的帮助下,索朗加措于2017年顺利的考上了武汉西藏中学。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启程——理想青春照未来》以喜子老师和桑吉为中心展开故事,从细微着手展示了西藏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喜子老师和桑吉虽是艺术虚构的个体,但因用墨较多,自然具有典型的价值,我们通过他们的奋斗看到了援藏大学生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责任感,看到了藏族学生用奋斗成就美好生活的努力。作为时代的追梦者,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书写了新时代的青春答卷,回答了国家发展和个体奋斗的关系,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通过他们实现了融合,这部广播剧因此达到了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