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裴萱
“革命人永远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在悠扬的旋律中,五位年轻人胸怀梦想奔赴雪域高原。这是湖北文理学院第十二批“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的大学生们,他们将在琼结县中学开展为期半年的支教活动。
千山之巅,万水之源,没有阻挡青年学子的风险热情;皑皑雪峰,连绵湖泊,见证了青春脸庞的无悔梦想。幸福的格桑花连接了高原与汉江,孩子们的歌声吟唱了奋斗的时光。琼结县位于雅鲁藏布江中琼结河流域,地处喜马拉雅山北坡,三面环山。五位大学生克服气候、海拔、饮食等种种困难,深入教学一线展开教学活动。他们心系学生,到学生家中解决困难;他们情系教育,带病坚持在工作一线;他们执着奉献,以真诚和情感温暖学生心灵;他们不忘初心,用歌声与色彩启发学生成长。他们在教育中凝聚了爱心、热情与梦想,不仅着眼于知识教学,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信心,传播了爱国、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了教育的人文关怀与情感力量。
鲁迅先生曾经形象地概括“教育植根于爱”,认为“爱”是教育的源泉与动力,也是培养人们健全人格、坚强意志的关键;爱尔兰诗人叶芝也认为,“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显示出教育对完善人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启蒙意味。广播剧《启程:理想青春照未来》以“爱”与情感教育进行贯穿,塑造了支教大学生“吴喜国”形象,并以参加“唱支山歌给党听”全国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为叙事动力,展开了组建合唱队、到桑吉家家访、带病组织训练比赛等情节。这些不仅彰显出党员支教大学生的教育情怀,也表达了青年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柚子加油干”的人生信念,将党的关怀与革命精神带到高原学子的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格桑花”支教团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学习与奋斗写在中国高原大地上,展现了当代青年的勇挑重担、开拓创新优良风貌,用真情与汗水浇灌出绚烂的青春之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