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南漳:扶贫只做“加法”

自“摘帽”退出贫困县后,南漳县紧紧围绕“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举措,聚焦扶贫工作精准发力,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着力巩固脱贫成果。

在南漳县东巩镇亮全兄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朵朵圆嘟嘟、胖乎乎的香菇被村民们麻利地摘下放入篓中,整个大棚里到处弥漫着诱人的菇香。走进生产加工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忙着分拣、烘烤、装袋……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据南漳县亮全兄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祖亮介绍,合作社今年带动农户务工189人,支付工资280多万元,同时也辐射带动周边8000多户菇农种植香菇,种植香菇是6000多万袋,户平增收突破3万元。

为了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合作社在帮扶模式上做“加法”,从根本上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王祖亮:“合作社采用了“四统两分”模式,统一建设大棚、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回收,给贫困户提供就业平台,同时也带动贫困户学习过硬技术;两分是企业为贫困户提供菌棒,让他们分户管理分户受益。”

除了产业扶持力度只增不减,南漳县在驻村工作队上也做起了“加法”。今年3月,全县开展机构改革,在单位总量自然减少的大背景下,全县首次把独立核算的副科级二级单位纳入驻村工作队,由往年的94支增加到目前的109支,覆盖村组由原来的的96个,增加到目前的131个村,让许多原本没有驻村工作队的村组,也迎来了新希望。

南漳县板桥镇樊家河村是南漳县西北地区的边远乡村,全村共有199户人家,545人,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落后。

说起村里的旧貌,板桥镇樊家河村支部书记、主任冯义平深有感触地说:“自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我们村属于一般村,不属于省级和市级贫困村,所以也就没有上级帮扶单位来帮扶我们,加上我们村自身的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但是我们村有个最大问题就是出行难。”

今年8月,樊家河村迎来了驻村工作队——县公路管理局,驻村工作队的入驻,让村里的面貌悄然的发生着变化。

县公路管理局工会副主席、工作队队员聂新洪介绍说:“我们公路管理局帮扶工作队进住樊家河村以后,在走访活动中我们发现这个村里交通严重落后,然后迅速向上争取资金和计划,帮助这个村修通了4.2公里的水泥通村公路。”

随着4.2公里通村公路的修通,资金流、物流开始向村里聚集。

板桥镇樊家河村村民冯泽虎看着修好的路,开心的说:“以前泥巴路,商贩们都不愿意进来搞牲畜收购,自从路修好以后,我们的烟叶、粮食作物各方面运输、经济都有所好转,都全部增加了,经济也在直线上升,我们以后经济也会越来越好。”

谈起修路后的变化,板桥镇樊家河村支部书记、主任冯义平说道:“我们这4.2公里道路修通硬化后,周边老百姓发展特色产业慢慢在增加扩大面积,预计能扩大到50亩以上,户平能够增加5000元收入。”

原文:湖北南漳:扶贫只做“加法” 

编辑:刘澄芮  / 校对:王晓

责编:周群 /  审核:艾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