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啥吃啥的基本需求,到蔬菜要新鲜无公害的,粮油要有机健康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传统农业大市的襄阳,在稳定百亿斤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中国有机谷,创建国家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在"食变"中丰富着人们的味蕾。
通过共享鲜米机,购买新鲜打制的健康有机大米,对襄城的葛女士来说,并不是第一次。市民葛女士说,“我已经买了N次了,蒸出来的米饭又香,吃着口感比较甜,而且吃着比较放心。”
倍受城里人好评的有机大米,来自南漳巡检镇汉三村的有机水稻基地。2007年,王喜照和几个热爱农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种水稻。
不打农药,不用化肥。有草用手拔,有虫用诱捕剂和杀虫灯,与普通农田也有间隔。王喜照成立了专业发展有机水稻的文东农业集团公司,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起4800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
“一是改良土壤,二是增加土壤的有机氮,提高我们有机水稻的产量。”湖北文东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喜照说。
从土壤改良、有机施肥到有机防治,人工除草,再到统一育秧、机插、病虫害防治和收割的标准化管理,王喜照公司出产的水稻,去年年底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成为南漳有机谷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有机的种植方式,不仅品质提升了,也带来更多效益。
湖北文东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经理刘杨红说,“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条件,所以我们大米在市场上的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到2到3倍。”
按亩产有机大米400斤、平均每斤大米30元计算,有机水稻的亩产值已经高达万元,惠及农民、企业等产业链各方。加上公司的有机苦瓜酒、有机黄酒,这些销往全国的“有机三宝”,去年帮助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300万元,利润1200万元。
王喜照说,他们做出标准化的生物有机肥,希望带动全襄阳市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发展生态农业绿色有机农业。
对绿色生态有机农业的追求,让一大批实力强,潜力大的项目,先后在中国有机谷核心区、南漳巡检镇、肖堰镇落地投产。今天,有机农业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推动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在肖堰镇周湾村的有机茶叶种植基地,这段时间,茶农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整地、覆膜、移栽茶苗。
有机食品投资大,见效慢,成本高。上市前还要经过权威机构认证,高品质必然高价格。围绕全市《关于加快推进襄阳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南漳因地施策,制定了三年茶叶发展计划,计划今春新栽福鼎大白、中茶108等优良茶树品种,移栽6000亩茶田。通过做强茶产业,带动更多的山区群众增收。
统计显示,截止目前,我市已制定了有机稻、玉米、茄果类蔬菜、茶叶、核桃等15项有机作物生产技术规程,在全市推广应用。拥有166个有机认证证书,认证面积达21万亩。“生态襄阳、有机厨房”,从农田到餐桌,从舌尖到心间,襄阳农业满足着人们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健康的不断跨越。
全媒体记者:杨襄宜 李宗德
编辑:周杰 / 校对:苏琦琦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