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节,汉水边的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然而,先前的龙舟上并无鼓手。人们采取喊号子的方式,求得荡桨的一致。
有一年,有条龙舟的船头上突然放上了一面大鼓,有个选手站在大鼓前,他手中的木桨变成了鼓槌。有人提出异议,这样做违背了竞赛规则。但这只船上的选手坚持认为,他们是减少一名桨手,增加一名鼓手,选手的总人数并没有变化。大赛组委会经过慎重研究,确认有鼓手的龙舟不违规。这样,这条龙舟就和其它龙舟一起,列在了参赛龙舟的行列中。
龙舟跑得快与慢,在差不多的条件下,跟桨手的数量是成正比的。这条龙舟居然减少一个桨手,增加一名不划奖的鼓手,这种做法是多么愚蠢啊!其它龙舟上的选手们都暗暗发笑,认为这条自损战斗力的龙舟,必败无疑。
然而,第一轮比赛结束,设鼓手的龙舟在“咚咚”战鼓声的激励下,拔得头筹。接下来的几轮,这条龙舟都是一马当先,率先到达终点。在决赛中,设鼓手的龙舟鼓声更响,选手们劲头更足,出发不久,就把对手远远甩在身后,最终高高举起了冠军奖杯。
人们不得不承认,一支队伍中的角色需要合理配置。在激烈的竞技场上,战斗员是一种战斗力,指挥员和鼓动员更是一种特殊的战斗力。
从此以后,端午节赛龙舟,每条龙舟的船头上,都有了一面大鼓和一名鼓手。
凡夫寄语:
同样的人,同样的力量。协同一致就可以发挥超倍的作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