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抬高致内涝加剧 樊城七桥新区千余居民"洼地"困局待解

5月7日至9日,襄阳迎来一场久违的降雨。然而对于樊城区创业路七桥新区的300多户居民而言,这场雨却让他们的家园沦为"水上孤岛"。小区内积水深达膝盖,污水倒灌、秽物漂浮,居民蹚水出行、自发清淤的场景,成为这个建成二十余年的老社区逢雨必涝的缩影。  

道路改造反致积水恶化 

"去年创业路未实施地下排水管网改造前积水还没这么严重,现在雨稍大点就成河!"七桥社区公寓居民陈先生提供的视频显示,8日午间雨停后,小区仍积水未退。这片被春园西路、振华路和创业路合围的洼地,140栋居民楼因地势问题常年饱受内涝之苦。  

据社区负责人徐宗文介绍,该区域原为七里桥村农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春园西路建设需要,部分村民搬迁至此建房。2019年随着春园西路扩建,新区外围被这条主干道和振华路、创业路两条次干道包围,新区与主次干道高程相差已达1.7米,致使居民区沦为"锅底",管网倒灌问题日益严重。2020年前,即便晴天也常有积水滞留。  

2024年樊城区对创业路实施改造,新增了排水管网,但因外围道路整体高程过高,排水系统难以有效运作。"白天下雨应急还好办,特别是夜里下雨,水深路滑,视线不清,真让人提心吊胆!"社区应急人员坦言。  

"24小时抽排"成社区常态  

5月8日下午,记者现场看到:社区工作人员正操作抽水机持续作业,打开的井盖暴露着倒灌的污水。80岁的黄阿姨佝偻着腰,一铲铲清理门前污泥;穿长靴接孙子的陈大叔在及膝污水中艰难挪步;公寓楼的年轻人用水桶、扫帚在清理秽物;一楼住户用沙袋筑起临时堤坝......这样的场景在七桥新区已成常态。  

"从昨晚开始就轮班抽排,24小时不停。"徐宗文介绍,社区自2020年购置2台加压阀,与外围道路排水管网联动抽排,晴天积水问题有所缓解,但暴雨时仍面临地上雨水汇聚、地下管网倒灌的双重压力。去年7月暴雨中,小区进水最深达1.7米,每栋房屋都留下1米多高的水痕,居民来不及开走的车辆全部泡毁。  

居民苦盼系统性治涝方案  

七桥新区家家户户常年备有长筒雨靴,社区储备的橡皮艇成为汛期"摆渡工具"。住在新区公寓二楼的吴先生自费购置抽水机清污,"污水倒灌污染的不只是一楼,整个小区都是臭的,就希望进门前能有段干净路。"七年来,他累计投入数千元清理秽物。  

住建部门曾现场勘查,但因外围道路高程固化,现有排水系统难以逆转"锅底"地形劣势。78岁的李叔叹息:"年轻时蹚水,老了还在蹚水。"居民们理解社区应急措施的无奈,更期盼系统性改造方案落地——或调整管网高程避免倒灌,或建设强排泵站提升排水能力,或通过海绵设施增强调蓄。  

目前,这个困守洼地的社区仍在等待答案。每逢下雨,居民们盯着天气预报发愁的眼神,与二十年前搬迁时憧憬新居的笑容,形成刺眼对比。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 龚雪琴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