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笔,两袖微尘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父母之外,便是师长
千言万语,唯有感恩
教师节临近
今天小编带大家认识几位
真心育人、忘我付出的优秀教师
两次倾情援疆 致力桃李芬芳
“快到退休年龄,没想到会与精河结下不解之缘,虽不舍家人,但我从未后悔。”这是2021年10月,来自襄阳市第五中学的马治文第二次到精河县高级中学援疆时的内心独白。
2018年8月,襄阳五中与精河县高级中学结成对子,挂牌创办了襄阳五中精河分校,时任襄阳五中校办主任马治文带队到分校开展教育援疆工作。
经过努力,学校从2020年到2023年6月,高考本科上线率由30%左右逐年提升到53.5%、65%、80%,一本上线率也有较大进步,实现了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三年一大步的跨越发展,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坚守校长:“不让一个山区孩子失学。”
坚持一阵子易,坚守一辈子难。从教37年,他始终扎根山区教学点,教书育人,改变山里娃的命运,托起乡亲们的希望。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 南河镇白水峪中心小学教师谭承斌。
十几年前,在偏远山村,由于经济落后,少数家庭不让孩子读书。谭承斌就上门反复做家长工作。春夏秋冬、花开花落,这里的沟沟岔岔留下了谭承斌家访的足迹与身影。
上世纪90年代,这里学生最远的要坐一小时的船,再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校。谭承斌采取学校护送一程、摆渡员转接一程、家长接送一程的联动交接机制,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
10多年来,谭承斌先后资助学生198名 ,资助金达8万多元。
谭承斌说:“有人问我,这么多年待在山区图个啥?我觉得,这里是我的家乡,能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一切都值了。”
在谭承斌的启蒙教育下,一茬又一茬的山里娃走出了白水峪的大山,在更广阔的世界书写精彩人生。
走出大山再扎根深山 用青春之光照亮大山深处
白水峪教学点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不少老师到教学点一看,便被吓退。2017年8月26日,眼看就要开学了,英语老师还没有着落。情急之下,谭承斌想到了自己的学生黄雪娇,“我就试着给她打了个电话,这一打,她还就真回来了。”
而此时,黄雪娇已经在武汉成家,且有一份收入和发展前景都不错的工作。接到电话后,对家乡感情深厚的她,心里很吃惊也很矛盾,就回答说需要考虑一下,尽快回复。第二天中午,谭承斌便接到了黄雪娇的电话:“校长,我考虑好了,我回去,教学点更需要我。”
“人不管走多远,都不应该忘记来时的路。”和家人沟通后,黄雪娇又回到白水峪教学点当老师。由于人手不足,黄雪娇包揽了3个年级的英语课,还带三年级和六年级的数学课和科学课。
为孩子种下梦想的种子 90后女教师在乡村讲台谱写如诗芳华
2014年,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李雪萍主动报考,从山东来到襄阳市樊城区朱坡中心小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朱坡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小学,李雪萍的班上有一半孩子寄宿,她白天要上课、管理班级,晚上还要查寝、备课,吃住都和孩子们在一起。
扎根乡村讲台,李雪萍开启了成为一名好老师的追梦之路。因地制宜,她巧用乡村资源,创设课程;搭建平台,给每一个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
学古诗的时候,她让孩子们为诗作画,并上台讲解,还展开班级诗词大会;学经典名著时,她让同学们依据场景创作话剧,自导自演;学汉字的时候,她带着大家猜字谜,欣赏书法作品。“勇于参与,展现自我”,是她带领孩子们开创的班级文化。
央企设计师“跳槽”当美术老师,不懂手语的她收获满满的爱
今年34岁的昝祎,曾经是襄阳市一家央企的设计师。4年前,她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向往与热爱,通过严格的教师招考,被录用为襄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美术老师。
“聋哑的孩子,不被外界声音干扰,在绘画时更投入也更有天赋。如果学好了绘画技能,对他们的未来也多一层保障。”仔细观察和了解后,2020年9月,当学校特教听障班要开展高中美术课程时,昝祎主动请缨,要求承担中职班美术教学工作。
“为听障孩子备课,要花费更多时间。我会把每个知识点用文字和标记制作到课件中,用更多的亲身示范,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昝祎说。经过艰苦的摸索,她设计了一套简洁明快的手势语帮助听障孩子掌握美术理论要点。
“世界上的美都是相通的,我愿用美的教育将‘有声世界’与‘无声世界’连接联通,架起一座五彩斑斓的艺术之桥,让每一个孩子闪闪发亮,熠熠生辉。”昝祎说。
武大本硕博连读 毕业后反哺家乡
刘红炎,是一名从襄阳五中毕业的学子,武汉大学本硕博连读。毕业后,他本有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却选择回到母校反哺家乡。
2023年7月,刘红炎入职襄阳五中做数学教师,作为学长也作为老师,他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
首批荆楚教育名家颁奖词这样写她:“一直在引领,从不怕超越。在荆州街小学当校长12年,张德兰和团队培养出了5名特级教师,11名隆中名师;她以楹联为切口,把中华传统文化精粹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学校楹联文化飘香海外。五十岁,她请缨挂帅,掌舵新建的恒大小学。她以不老的激情,率领年轻的团队,与世界一起奔跑!她被称为激情校长、亮剑校长、奔跑校长。”她就是张德兰。
新的一年,亮剑校长张德兰又接过了新的重担,担任襄阳五中华侨城实验学校校长,面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挑战,她说,年华虽老,激情犹存,情怀依旧,梦想仍在!她将在她耕耘了39年的教育园地里,继续带领三支队伍,剑指明天,努力创造新的奇迹。
歌名:七律·礼赞教师
春华秋实传大道 润物无声讲经纶
革故鼎新解疑惑 开拓进取铸灵魂
蚕丝吐尽育桃李 烛泪成灰守师门
自强不息真君子 厚德载物大先生
一支粉笔写春秋 两袖清风岁月稠
三尺天地启鸿蒙 四季耕耘览寰球
五德俱备育新枝 六艺超群壮志酬
七彩人生云鬓改 八方敬仰誉神州
这首《七律·礼赞教师》是襄阳泽东化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宋开荣作词,为无数老师创作的,歌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老师动人的故事,除了他们,还有千千万万个奋斗在教育事业的老师们,为了学生呕心沥血、言传身教。
教师
这个被称为烛火的职业
值得我们每个人
致以崇高的敬意
老师,您辛苦了!
送我们高飞,又年年原路返航
以三尺讲台,赠我们星辰大海
感恩老师,莫忘师恩!
来源: 汉水襄阳微信
编辑:许怡航
责编:刘澄芮 | 审核:周锴 杜红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