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5日17时30分,襄阳学子姜同学(男,16岁)在鼓楼警务平台民警见证下用一个淡粉色的行李箱换回武汉小伙詹先生手中的相似款行李箱。至此,姜同学和詹先生都放下心底大石头,长舒了一口气。
事情得从长途旅行说起,两位小伙乘坐从深圳至襄阳的长途客车回家,上午9时许,詹先生从武汉东西湖区下车,顾不得旅途劳顿,急忙赶回自己家中,对于这次旅行从香港、澳门给家人带的贵重礼物他万分得意,为了让妻子早些看到礼物,他甚至经过父母家中都没有下车。打开箱子瞬间看晕,除了一些衣物再也没有任何礼品,这哪里是自己的行李!回想起途中除了坐客车的时候,再也没有让箱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他猜测一定是下车时拎错了。
合上行李箱,詹先生马上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民警一方面通过箱内姜同学的团员证信息,再通过114查询到其所在的武汉某高中学校,试图通过班主任与姜同学联系;另一面通过户籍信息联系姜同学正在当兵的哥哥,看能不能建立联系;第三则通过詹先生提供的客车车牌号与客运公司联系,跟司机通话后确认巴士还在途中,并未下高速。
刚行至枣阳服务区,客车司机将一个粉色行李箱提上车,询问这个箱子是哪位乘客的,大家纷纷表示不是自己的。司机又问谁有粉色行李箱,姜同学回答自己有一个,可眼前的这个虽然很像但不是自己的。司机告知这箱子是武汉的一位乘客的,因为拿错了,现在需要交换,他留下詹先生的联系电话,请姜同学下车后将此箱妥善保管,以便换回自己的箱子。此时詹先生已经乘坐动车前往襄阳与姜同学会合,互换错拿的行李箱。
惊诧不已的姜同学此时电话响起,当兵的哥哥询问他行李箱的事情。一时间老师、家人的微信、电话、短信都在询问行李箱的事情。姜同学感觉事情重大,冷静下来,他一一告知自己一定妥善保管,但是要到指定地点在警方见证下进行交换。现在武汉读高中,家在襄阳谷城县的姜同学对襄阳市区了解并不多,初中三年在22中读书的他,能记起来的公安部门只有离自己就读的初中不远的鼓楼警务平台,在襄上学期间常看到鼓楼平台民警帮助群众的身影,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把箱子放的鼓楼平台。两点钟从长途客车下车后,他马上提着行李箱来到鼓楼警务平台交给民警保管。
根据约定时间,当天下午詹先生与姜同学见了面,一对比发现,两个箱子颜色、外形极为相近,姜同学的行李箱装饰条为黑色,而詹先生的箱子装饰条为银色。打开箱子确认无误后,詹先生与姜同学各自拿回自己的行李箱。就这样,被拿错的孪生行李箱兜兜转转重新回到主人身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