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在发展中思考 在实干中转型

枣阳市委书记 何飞

1、重新认识招商引资"回归工程”。重资产招商、盘活存量资产招商、产业基金招商等指的都是招商的路径,”回归工程“指的则是招商引资的对象。现在襄阳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不少,”叶落归根“的思想和”衣锦还乡“的认同心理,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回乡投资的强烈冲动。以枣阳为例,我们的模具产业园、宁德机电产业园、四川友兴集团电子产业项目、海立美达汽车项目,都是枣阳人投资或者说有枣阳的成份。相反,我们多年前引进的一些项目,随着这些企业老板”慢慢变老“,思乡的情结越来越重,而他们的二代、三代又不愿到内地的县城来,导致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不够正常,有的甚至开始出手转让。也许有的同志会认为,实施”回归工程“招的项目质量不高、规模不大,但是”回归工程“容易形成产业聚群效应,有了产业聚群就不愁引不来大项目,温州、永康的经济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从一定角度讲,”回归工程“更直接、更快捷、更有效。当然,我说这些有一定的“枣阳思维”“地域局限”。实施“回归工程”前提是你这个地方要有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否则“无人可归”。外商在一个地方是不是留得住,还要看这个地方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等等,我们不应该为了“回归”而盲目排外。

2、重新认识传统产业、存量企业。就县一级而言,存量企业大都是传统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面临的生存危机更为严重。当前一些部门和银行认为县一级的传统产业不是先进产业,不愿提供过多的服务。比如金融部门对这些行业普遍提高贷款门槛,资产抵押贷款比例只有50%,而对高新技术企业资产抵押贷款比例达80%。只有落后的企业,没有落后的产业。传统不一定落后,创新也有市场。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帮一把,只要挺过来、活下去,就能够为转型升级争取时间和空间。2015年,我市纺织企业遭遇全国性的“寒流”侵袭,在生死考验面前,我们采取政企抱团取暖,金融机构、企业应急互助基金、政府控股的担保公司多方联手,为纺织企业提供应急周转资金、发放贷款15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当年周边唐河、新野等地300多家纺织企业关停,而我市160家纺织企业无一停产、无一亏损、无一库存,被中国纺织行业协会称之为“中小纺企抗寒样本”。随着市场回暖,这些企业目前通过引入新设备、新技术,实施技改扩能、产品升级、工艺优化,开发出苎麻、亚麻、水溶布、包芯纱、天丝面料等多个新产品,实现了“华丽转身”。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采取关停和“断奶”的办法,不能另眼相看,而是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只要能够帮助企业活下来,就会有以时间换空间的机会,这是其一。其二,盘活存量企业和传统产业体现的也是党委政府的一种态度,盘活存量企业政绩可能会不明显,但是它能够让企业家看到一个负责任的党委政府,看到信心,看到希望,这也是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之一。

3、重新认识公务员队伍活力不足的问题。公务员队伍活力不足的表现有三:一是年龄老化。这主要是公务员制度性原因造成的,干部能上不能下,公务员能进不能出,出口不畅。二是缺乏激励机制。公务员工资待遇结构基本上是固定模式,津补贴、资金也有严格的规定,工作量大的单位与工作量相对较小的单位基本上一个样,干多干少基本上一个样、干好干坏也没多大差别,加之公车改革之后,“车补”作为既得利益,工作越多,“车补消费”就越多,不仅不同单位之间不平衡,单位内部不同的岗位之间也不平衡,领导调动公务员积极性的空间越来越小。三是少数公务员为了不出事而不愿意干事。工作因循守旧、接部就班,缺乏激情,不敢担当。改变这种现象,突破编制限额招录公务员我们没有这个权力,请求上级组织从政策层面加以解决。同时允许基层探索在工资待遇上实行差异化,给单位“一把手”一定的自主权,并进一步加大容错免责的力度,解除公务员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襄阳广电全媒体:王全利 周俊 王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