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米公祠内丝竹悠扬、翰墨飘香,一场以“风华正茂·礼献五一”为主题的大学生国风艺术展演在此举行。在襄阳读书的大学生通过民乐、舞蹈、书画等多元形式,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融合,通过青春视角诠释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青年对文物活化利用的创新实践。
展演以米芾书法名作《研山铭》为灵感创作的古筝音乐开场,39字行书的"沉顿雄快"通过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周思毅团队的弦上演绎焕发新生。随后,湖北文理学院民乐合奏《兰亭序》以竹笛清音再现"曲水流觞"的魏晋风雅;襄阳科技职业学院《国潮八段》将八段锦与街舞碰撞,诠释"守正创新"的青春表达;《花神绮梦行》汉服走秀则通过十二花神华服展示,呈现"衣冠上国"的礼仪之美。
据了解,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由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襄阳市文物管理处、襄阳云筝坊组织湖北文理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科技职业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在襄高校联合在米公祠圆满举行此次国风文化艺术展演。活动以"传统与现代交融"为主线,通过16个精品节目和沉浸式非遗体验,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吸引逾千名观众现场参与。
此次活动还同步开放书画展览、漆扇制作等非遗体验区,游客可参与拓印、飞花令等互动 项目。襄阳市文物管理处负责人表示,此举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生动实践,通过年轻化表达拉近文化遗产与公众距离。全媒体记者王虎 乔森垚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