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中医护理培训(第一期):讲师解读辨证精髓 学员感悟中医智慧


初秋时节,学习正浓。襄阳市中医护理培训(第一期)已于8月启动,目前顺利推进至第四周。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团队的授课引领下,学员们深入钻研中医诊断与辨证核心知识。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培训不仅打破了学习壁垒,更激发了学员积极思考、热烈互动的良好氛围,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劲动力。

张菁老师精讲“四诊”:让诊断流程“看得见、学得会”

“从患者的主诉细节,到舌苔、语声、脉象,每一步都蕴含辨证思想。”培训课上,张菁老师以“问、闻、切诊”为重点,借助真实临床案例图像,将抽象诊断方法转化为直观学习内容。 讲解问诊时,他系统梳理不同病症的核心询问要点,并示范如何结合患者生活习惯与既往病史推断病因。

在分析闻诊与切诊时,他以“轻刀刮竹”比喻涩脉、“牵绳转索”形容紧脉,使学员轻松理解不同脉象特征。

更重要的是,张老师将四诊与用药紧密结合,完整呈现从诊断到施治的全流程,帮助学员既掌握操作方法,又读懂“辨证施治”的底层逻辑。

蒋黎云老师解读脏腑辨证:用中医思维引导学员悟规律

蒋黎云老师的课程重在帮助学员“知其所以然”。她突破传统逐一讲解脏腑的模式,以“脏腑关联”为切入点,通过一个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延展分析其与其他脏腑的辩证联系,引导学员建立系统化的中医思维。

以“燥邪伤肺”为例,她结合自然界现象阐释疾病成因,并通过“同是表证,为何脉象有浮紧与浮数之分”的提问,激发课堂讨论。学员积极回应,从症状、季节等多角度分析,蒋老师最后从“温燥”与“凉燥”的区别入手,透彻解析脉象成因,使学员结合生活体验深化理解。学员们反馈:“现在不再死记硬背,而是学会找规律、举一反三。”

苏姣老师讲解体质与五音疗法:用生活实例让中医更“接地气”

苏姣老师擅长将中医理论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在讲解“脾阳”时,她巧妙比喻为“煮饭的火”,脾阳不足则如火候不够,难以消化食物并生湿浊;解释内热长痘,则以“烧开水沸腾冒泡”类比,生动形象。

在五音疗法环节,她结合现场音乐播放,讲解“角、徵、宫、商、羽”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并给出实用建议,如“熬夜伤肝,可睡前听角音以调节肝气”,帮助学员将理论融入实际生活。

师生高效互动,医疗护理人员与中医爱好者思维碰撞,持续推动知识传递与思维启发。目前,培训已进入从基础理论向实践应用过渡的关键阶段。接下来课程将涵盖中药性味归经、方剂学等内容,进一步强化学员辨证与实践能力的衔接。

本次培训由襄阳市中医药协会精心策划实施,不仅帮助学员系统掌握中医辨证与诊断方法,更夯实了医疗护理人员的中医临床基础,提升了中医爱好者的实践应用能力。学员们将把所学转化为服务患者、守护健康的真实本领,为提升襄阳地区中医护理水平、弘扬中医文化、保障群众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李兴会 | 通讯员:陈候利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