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丨百亿龙头为何筑巢于此——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项目落地观察之一

编者按: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以磷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为重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近期,涵盖采矿、选矿、深加工等全产业流程的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项目落地襄阳,为我市磷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今日起,本报推出“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项目落地观察”系列报道,集中展示项目落地襄阳的重大意义、对城市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各级各部门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拼搏贡献。

骄阳似火,征鼓正隆。在谷城化工园区,由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发集团)投资建设的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项目(以下简称兴发项目)现场,机械轰鸣运转、工人来回穿梭,已基本完成场坪的土地上,各项后续工序的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短短100天,这一涵盖“资源采选—精深加工—磷系新材料—固废综合利用”的百亿级全产业链项目从正式签约到具备开工条件,全市乃至鄂西北地区磷化工产业集群成势的核心支撑呼之欲出。

百亿龙头为何筑巢于此?“襄阳速度”背后有哪些支撑?连日来,记者深入项目调度推进最前沿,一探究竟。

高端转型 破局所需

荆山楚水,矿藏丰饶。在襄阳市服务兴发项目工作专班指挥部,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张地形图,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识记录着我市矿产资源的储备情况,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襄阳素有‘中部磷都’的美誉,磷矿保有储量20余亿吨、远景储量约30亿吨,年开采量近500万吨,发展磷化工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市级工作专班成员、市重点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明勇介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我市磷化工企业大部分集中于初级或低附加值磷产品生产,产业层次未能与资源地位相匹配。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半导体等行业需求带动下,高端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磷酸盐市场被持续“引爆”,积极抢占新兴产业新赛道,成为我市磷化工产业“弯道超车”的必然选择。

“基于这一考虑,市委、市政府全面梳理襄阳磷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借鉴贵州、云南等先进地区经验,推进磷资源梯级有序开发,让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胜势。”郭明勇说。

今年以来,随着我市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传统磷化工企业数智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睿派科技、嘉施利等优质企业聚焦新赛道、新风口的优质项目接连落地,让襄阳逐鹿磷化工高端市场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

正是看中这一点,作为全国磷化工行业领军企业的兴发集团接过了橄榄枝。

集成发展 空间广阔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在持续优化顶层设计,推动本地磷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向新攀高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紧扣“区域协同、产业协作”的发展趋势前瞻布局,计划依托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牵引性项目,将分布各地的上下游企业“拧成一股绳”,推动“采矿区”和“用矿区”的有机融通,为突破性发展千亿级磷化工产业集群的宏伟蓝图提供实现路径。

“我们选定合作基础深厚、技术体系完备的兴发集团为合作争取对象,规划以兴发集团保康楚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转迁为项目主体,利用谷城县D级合规化工园区承载能力优势和当地区位、交通、配套企业等便利条件,打造一个集采选矿、精深加工、新能源材料生产等于一体的磷系新材料产业园。”郭明勇介绍,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位推动下,项目规划迅速得到企业认可。

“楚烽化工是集团在襄布局的重要支点,背靠保康的丰富矿产,技术、效益、规模区域领先。但由于邻近县城、又无‘就近入园’条件,远期发展严重受限。”兴发项目现场负责人李正东说,转迁升级的构想精准解决了企业发展痛点,配套建设的采选矿设施、新工艺生产线、新能源材料项目和固废处理项目,也为楚烽化工从单一产品制造体到全产业链规模化集群的蝶变创造了可能。

共同的目标催生共进的力量。仅69天的时间,企地双方从“相识”到签约,携手共赴更加广阔的舞台。

不舍昼夜 用心服务

成功签约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想要让产业跃升的“规划图”尽早变成“实景图”,必须以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月明星稀,指挥部会议室里依旧灯火通明。各服务小组负责人正按惯例汇报当日工作进展和困难问题,工作人员在根据实际情况在明确标注重点任务、关键节点、进度时限的“作战图”上进行着记录修改。

“为保障项目高效推进,签约后的第一时间,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服务专班,集合经信、发改、行政审批、环保、应急等多部门力量,调度谷城、保康两地资源,扎根一线对项目推进实行全要素统筹、全方位服务。”襄阳市服务兴发项目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郑鸣说。

创新“全流程并联审批”模式,打破关键事项“互为前置”限制,项目落地周期压缩70%;保康县19个部门跨地区“驻扎一线”,确保主体项目和配套设施“同步加速”,实现多区域、多部门“集中办公”,达到“1+1>2”的协同效果;谷城县践行“扁平化+”管理机制,为各方力量协作运转提供“一站式”服务,努力为项目建设打通堵点、扫清障碍……专班全员严格落实“五化”管理,不舍昼夜、协同拼搏,全力破除惯性思维,以目标倒逼进度,以问题倒逼创新。

26天铲平430亩山地,一期场坪提前2天实现交付;30天完成项目备案,打通化工用地瓶颈;78天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五证同发”;100天满足一期项目必备要素,项目开工在即……李正东说,看着专班上下发扬“干大事、抗硬活、善统筹、会协同”的拼搏精神,将一项项“不可能”变为“一定能”,参与项目的投资方、施工方团队也深受感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工程质量与进度双向提升。

“我们用光明的蓝图迎来了‘金凤’,用真诚的服务留住了朋友。下一步,我们还将用政企同心、市县联动的团结和务本务实、攻坚克难的作风推动项目建设再提速,全力夯实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四梁八柱’!”郑鸣表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胡采棣丨通讯员:黄金辉 姜大华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