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脉搏与生命律动同频共振,会激荡出怎样的热血交响?5月15日,湖北文理学院近百名师生走进市中心血站,在沉浸式体验中解锁“血液密码”,用科学认知破除献血迷思。这场融合生命教育与责任教育的特殊课堂,让“科学献血,青年当先”的誓言化作蓬勃跃动的青春实践。
在无偿献血科普教育馆,讲解员以“人体血液总量约占体重8%,健康献血者每次捐献400毫升血液仅占总血量10%,且骨髓造血功能会在48小时内启动代偿”等科学数据为切入点,结合图文展板、模型演示和互动装置,系统讲解血液生理机制与无偿献血发展历程。“原来献血不仅无损健康,反而能促进新陈代谢!”学生们表示,通过可视化科普展示,彻底打消了对献血的担忧和误解。
在机采室、检验科、成分科等核心业务区域,师生们实地观摩血液检测、成分分离等关键环节。“每袋血液需经过酶联免疫、PCR技术等多道检测工序,确保排除乙肝、艾滋病等病原体”“全血通过无菌接驳、病毒灭活等处理,可精准制备成血浆、悬浮红细胞等成分血……”讲解员的专业解读,让课本中的“滤白”“成分制备”等概念转化为直观的操作场景。“从采血到用血原来有这么多严谨流程,每滴血液都承载着生命重托。”现场师生纷纷感慨。
在报告厅内,无偿献血公益短片《总想把爱献给你》引发强烈情感共鸣。当屏幕呈现“全国每年超400万患者需输血,近半数为儿童和老人”的画面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学生代表随后宣读《无偿献血倡议书》,以“破除认知误区、践行责任担当”为号召,发出“让伸手成为生命托举”的青春誓言,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今天的参观是起点,更是‘红色课堂’的延伸。”湖北文理学院教师代表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无偿献血知识进班级、进社团,让“科学献血、青春先行”成为校园新风尚。襄阳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水波表示,期待以高校青年为纽带,构建“血站科普+校园传播”的公益闭环,吸引更多市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共同缓解临床用血压力。
据悉,湖北文理学院联合襄阳市中心血站开展此类活动,持续释放青年群体在公益事业中的生力军作用。这场充满科技感与人文温度的“血站探秘”,正在转化为新时代青年传递爱心、守护生命的实际行动。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李兴会 | 通讯员:王玉生 饶艳华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