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真“工”夫 “会”聚新动能——产改助力谷城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谷城县举办了一场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的职工书法大赛,100件优秀作品新鲜出炉,引来众人围观赏析。

“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我们创作更有激情,愿意为繁荣工人文化出一份力。”书法爱好者王绍丽获二等奖,彰显了干部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谷城县总工会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持续唱响做实“工”字品牌,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抓好队伍提素质

该县总工会积极与县人社局沟通,就推动落实薪级制度和劳动技能竞赛进行研讨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三年来,帮助7988人取得技术等级证书。开展“求学圆梦行动”,提升一线职工学历和能力水平,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提质扩面。三年来,陆续开展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100余场次。

在紫金镇孙家沟村举办茶文化节暨“十佳制茶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在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举办“奋进项目建设年 十万职工谱新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在冷集镇举办“我为湖北带好货”电商直播、短视频技能大赛等。

在全市首届“先锋班组”竞赛中,该县总工会获得优秀组织奖。襄阳金耐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韩顺风凭借“鄂有办法”项目在“工友杯”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先进制造类赛道荣获三等奖。

面向基层一线,选树先进典型。三年来,推荐获评全国劳动模范1名、省劳动模范1名、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者2名、襄阳劳动模范4名、襄阳““五一劳动奖章”者6名,还有2家工人先锋号获国家级表彰。

推动职工创新创造见行见效。三年来,申报100余个“五小”创新项目参加全市“科创先锋队 创新追梦人”活动。张于学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襄阳市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邓庆文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襄阳市示范性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被命名为襄阳市产业工人培训基地、陈涛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襄阳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杨杰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襄阳市十星级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该县总工会在县文化中心创建谷城劳模工匠文化主题公园,并联合县文联开展“星辰·匠心”劳模风采展示活动,收录34名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事迹,集中展示他们的匠心精神。

暖心服务惠民生

该县总工会始终把困难职工帮扶作为核心工作,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体系。三年来,投入帮扶资金220万元,惠及65户困难职工家庭。

针对不同类型,实施“一户一策”帮扶举措。对因病因灾致贫家庭,发放生活救助金、医疗救助金;对就业困难家庭,开展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帮他们实现再就业;对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让他们圆梦大学。

持续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送”品牌活动。三年来,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6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3000余人次;在炎炎夏日,积极为电力、环卫、交警、新就业群体、重点企业员工等送去毛巾、纯净水、凉茶等防暑降温物品,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惠及职工18000余人次;建立助学档案,为困难职工子女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走访慰问劳模榜样、一线职工,“送文化”进车间班组,不断丰富职工精神生活。

为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该县总工会大力推进工会驿站建设,打造了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职工服务阵地。目前,已建成工会驿站21家,配有饮水机、微波炉、空调、桌椅、充电设备和应急药物,为环卫工人、快递人员、外卖小哥等提供休息、热饭、饮水、充电等免费服务。驿站还定期开展健康体检、法律宣传、技能培训、劳动纠纷调解、爱心互献等活动,为户外劳动者搭建“温馨港湾”和“学习加油站”,累计服务4万余人次。

积极推进职工医疗互助工作,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联动和广泛宣传动员等方式,不断提高职工对医疗互助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目前,全县共有100余家单位、7000余名职工参加医疗互助,累计为148名患病职工发放互助金281万元。

调解争议促和谐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该县总工会成立职工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设置调解工作室,配齐调解员队伍,与相关部门定期举办联席会议,持续深化“工会+法院+人社+检察院”多元解纷机制,促进劳动争议“商、调、裁、诉、援、执”一体化协商解决。三年来,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65起,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768.09万元。该县总工会被襄阳市委政法委表彰为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单位。

在集体协商工作上创新发力,该县总工会积极整合资源,采取印发提示函等措施,深入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签订事项落地见效。成立“三组一员”(政策咨询组、指导签约组、督导监察组、集体协商指导员),下沉一线,指导职工与企业就工资增长、福利待遇、劳动安全、技术薪酬激励机制等问题进行平等协商,实现互利共赢。牵头组织全县网络直播行业63家企业,协商制定统一的劳动标准、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把661名从业者纳入权益保障范围,成功签订了襄阳市首份网络直播行业集体合同。

据统计,全县签订集体劳动合同78份(动态数),覆盖1000多家企业,惠及3万多名职工。“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集体协商”案例获评全省集体协商优秀案例,该县总工会专职指导员马精刚荣获全省优秀集体协商指导员称号。

深入开展工会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开展法律咨询等方式,向职工普及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维权能力。3年来已开展法律宣传活动15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提供法律咨询服务6000余人次,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未经同意  不得转载)

记者:童光辉,程备|通讯员:曹玉兵,官肖晓

编辑:刘惠 | 校对:程备

责编:童光辉 | 审核:廖双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