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片
际华三五四二年产2500吨特种尼龙66长丝中试线项目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在襄州区伙牌镇纺织工业园投资建设的年产2500吨特种尼龙66长丝中试线项目,是我国首条自主可控的高性能尼龙66纤维示范生产线,总投资7158万元,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项目于2024年8月启动,2025年1月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6月底建成投产,旨在突破西方技术垄断,填补国产高端尼龙66纤维产业化空白。
一线看进展
“中国智造”纤维生产线即将投产
5月6日,在襄州区际华三五四二纺织产业园内,年产2500吨特种尼龙66长丝中试线建设现场一片繁忙——塔吊高悬运输钢结构件,大楼主体上悬挂着“喜封金顶”字样,百余名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作业,智能化纺丝车间雏形已显。
“目前每天投入施工人员超200人,公司每周召集项目部、建设方、监理方、设备公司召开项目专题会,通过高效联动,提高建设速度和质量。”园区项目部总监毛以军介绍,自2024年8月项目落地以来,企业创新采用“土建+设备预埋”并行施工模式,较传统工期缩短40%。
尼龙66长丝因高强度、耐低温等特性,成为军警防护、消防救援装备的核心原料。该项目采用新兴际华上海研究院核心技术,前期已通过系列化技术攻关,采用国产原料及设备,历经近百次工艺验证,成功突破熔体均匀分散、阶梯控温、多级高倍牵伸等关键技术,开发出连续高效稳定纺丝生产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应用该技术建设中试生产线,有望将大幅提升国产高端纺织材料的竞争力,为军工、特种防护等领域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生产线关键设备由国内知名企业定制化供应,项目试车后,纤维强度、阻燃、条干等指标有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毛以军说,中试线项目聚焦攻克国产化千吨级特种尼龙66长丝成套纺丝关键装备及大容量特种尼龙66连续高效稳定纺丝生产工艺与设备协同研究等关键技术,实现从切片到成品长丝的全流程国产化,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自主可控,提供稳定可靠的产业支撑。
毛以军告诉记者,目前厂房主体工程已封顶,设备安装单位已进场施工,水电气安装等工作正有序进行,与土建交叉作业,确保该项目早日进入设备联调联试阶段。同时,为保障项目“建成即投产”,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储备也在同步谋划推进,新招聘的40余名技术骨干将在投产前完成岗前培训。
随着6月投产节点的临近,这条“中国智造”纤维生产线,正为我国新材料产业自主化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手记
掰开“卡脖子”的手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研团队建设,开展技术攻关,在关键领域突破“卡脖子”困局。
面对国际技术封锁形成的“专利—工艺—装备”复合壁垒,新兴际华集团通过超常规资源集聚,实施“非对称突破”战略,成功攻克高强、阻燃尼龙66长丝生产技术难题。经过上百次工艺验证,企业突破连续高效稳定纺丝生产工艺技术,使纤维强度、均匀性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创新实践揭示出清晰的突围路径:通过纵向打通“原料—工艺—装备”技术链,横向构建“标准—专利—生态”控制点,形成立体化技术主权体系。这种拓扑结构变革,使单一技术突破产生乘数效应,驱动全球价值链位势的系统性提升。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孙凤玲丨通讯员:襄纪廉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