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名片
枣阳市刘升镇李老湾村枣树林
李老湾村位于枣阳市刘升镇,耕地面积9221亩,辖1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341人。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打造枣树林生态旅游综合体,开发亲子乐园、草莓采摘、农家乐和共享菜园等特色项目,构建了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餐饮民宿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链,有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见闻
“诗意田园”点亮乡村振兴梦
野花点缀着斑驳石墙,微风拂过枣树叶,轻轻落在农家石磨上……4月25日,记者走进枣阳市刘升镇李老湾村枣树林,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美丽田园风光。
枣树林距离枣阳市区9公里,因家家户户门前种枣树而得名。“过去,我们守着金碗‘要饭’。”李老湾村党支部书记李会峰说,虽然枣树林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产业薄弱,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只剩下老人留守。
春风吹过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的号角唤醒沉睡的资源。2019年,随着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启动,李老湾村大力挖掘枣树林资源,探索“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的发展路径,让枣树林焕发新生。
游客在留声井旁拍照打卡,返乡创业者精心经营项目,孩童在亲子乐园嬉戏玩耍……曾经的“空心村”,如今人气爆棚。
“滋啦——”一股酱香味扑面而来。在枣树林大灶台,游客张涛挥动锅铲,翻炒裹满酱汁的土鸡。在一旁剥蒜瓣的朋友用鼻子猛吸一口气:“闻着太香了!”隔壁桌的游客沈平正忙着洗莴笋,“我们住在枣阳市区,和朋友们相约一起来这里玩。这里有山有水,空气清新,很不错。”
饭后,穿过村间小道,进入刘升镇历史文化展示馆。刘升镇和李老湾村的百年历史在展馆墙壁上缓缓流淌,礼仪习俗、标志性地貌随着时代变化,缝纫机、黑白电视机和电影放映机等老物件无声讲述着岁月故事,小花生、奈李、金丝皇菊和玫瑰花茶等琳琅满目的当地特色农产品摆放在展台上,供游客选购。沈平牵着3岁的外孙在馆里游览,给他介绍枣树林的历史:“这些东西你没有见过,但姥姥用过!”
秋千伴随童声划出流畅的弧线,孩子们从滑道上滑下,双脚使劲将骑行车蹬出老远……在今年元旦投用的红枣果亲子乐园内,榆树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正在这里开展研学活动。榆树小学副校长孙勇林扶了扶滑落的眼镜,说道:“从学校走到枣树林,只要20分钟。过去,孩子们喜欢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缺少室外游乐场所。现在,有了这个亲子乐园,孩子们玩得更开心了,当地老百姓也通过摆摊增加了收入。”
春天,连翘陆续开花,刘升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潘宇祥顶着太阳巡田,紫色花穗拂过他的脚踝。李老湾村光照充足,雨水充沛,2022年起开始全面推进中药材种植。过去,该村以种植大蒜、棉花为主,如今,全村拥有300余亩丹参种植基地和800亩连翘种植区。“这里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艾草、野菊花、丹参、连翘等中药材生长。”潘宇祥说,除了发展中药材产业,李老湾村还引进湖北海睿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海睿驰公司),发展香菇深加工产业,实现村集体增收。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年收入超过40万元,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李会峰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还将整合自然和人文资源,积极对接新项目,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美丽资源”变现为“美丽经济”,“传统村落”蜕变为“诗意田园”,李老湾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刘升镇党委书记郭玉锋表示,近年来,刘升镇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发展以枣树林为示范的农旅融合乡村旅游产业、以海睿驰公司为龙头的香菇种植加工产业、以万两公司为牵引的集约化农业产业、以碧盛庄园为引领的精品水果产业、以华润三九公司为带动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以杨井电商为平台的土特产销售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建设和美乡村。
对话
枣树林大灶台老板叶华贵:
土灶台上烹出“烟火人生”
4月25日清晨,薄雾笼罩着枣树林,叶华贵早早推开院门,仔细检查土灶台上的厨具后,蒸上当天的第一锅柴火饭。炊烟袅袅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老板,给我们安排一个靠河的灶台!”从村道传来响亮的声音。叶华贵抬眼望去,只见第一拨客人已经到达。
2021年的一个雨天,41岁的叶华贵来到李老湾村枣树林游玩,望着雾气中静谧的村庄,这名常年与数字打交道的财务工作者突然感到“心里有了着落”。“当时虽然生活稳定,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来到枣树林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我的内心很充盈,觉得是时候改变了。”回忆初到枣树林的情景,叶华贵面带微笑地说。
2022年4月,叶华贵受李老湾村干部邀请,以6万元的价格承包了21个灶台,走上创业之路。
土灶台前,游客自带食材翻炒烹煮,炊烟混着欢声笑语直冲树梢。看着这样的场景,叶华贵十分满足。
叶华贵说,春季和秋季的周末是最忙碌的时候。天还没亮,她的手机便开始振动,老顾客们争相预订土灶台,有人偏爱临水的位置,有人喜欢坐在树荫下。挎着菜篮、拎着活鱼,客人们熟门熟路地扫码付台位费,接过她递上的工具。“生意好的时候,单日毛收入能达到3000元。”叶华贵告诉记者。
生意红火的秘诀藏在暖心服务里。客人走后,叶华贵会仔细打扫土灶台的卫生。叶华贵的丈夫周末从枣阳市区赶来帮忙,见她蹲在地上捡拾漏扫的瓜子壳,忍不住叹气:“较这个真干吗?”然而,她头也不抬地说:“图个心安。”
“虽然没以前挣得多,但看到了千百种活法。”叶华贵常被客人们热情地邀请品尝刚出锅的菜肴,衣兜里时不时被塞进几个橘子。“我每天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工作,和志同道合的顾客成为朋友,与大家真诚相处,非常开心。”叶华贵说,有人教她辨认山间的野花,有人和她聊电商风口,刷新了她的认知,让她的生活更加充实。
2025年春,山花开得格外早。叶华贵一边收拾土灶台边的杂物,一边憧憬着未来:“村里还计划开发更多项目,说不定明年这时候我正带着游客种有机菜呢!”山风掠过枣树林大灶台的招牌,炊烟散入林间,那个追逐烟火气的背影仍在寻找新的光亮。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策划统筹:张成武 龚莉 王婷 王虎
记者:严俊杰 韩秀嫣丨通讯员:涂成玲
摄影:乔森垚丨视频:卓仟博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