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俺老孙来也!”瞬间点燃全场,跨越数代人的“西游情怀”立刻沸腾。5月5日下午,襄阳市图书馆内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央视版《西游记》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受新华书店襄阳分公司、市图书馆之邀,以“经典流传 文化行走”为主题,与襄阳读者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西游之约。
现场,六小龄童以主题演讲、互动表演等形式,与现场读者重温西游经典,分享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传递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金箍棒舞动四代传承
现场,六小龄童携著作《金猴宗师:我的猴王父亲六龄童》与自传《行者》亮相,讲述家族四代与猴戏艺术的不解之缘。
从“活猴章”,到“赛活猴”;从戏台上的“南猴王”,再到屏幕里的“孙行者”,他们用四代人的时间和生命去践行“择一事,终一生”。六小龄童特别介绍了父亲六龄童(章益生)的艺术生涯,其艺术理念深刻影响了六小龄童。现场还提及家族中伯父(七龄童)、二哥(小六龄童)等家族四代人对猴戏艺术的坚守,展现了戏曲世家对传统艺术的传承脉络。
六小龄童介绍,在20世纪60年代,父亲六龄童主演了彩色戏曲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部剧的编剧是六小龄童的伯父七龄童在电影中扮演猪八戒,二哥小六龄童在剧中扮演小传令猴。
他还深情回顾了86版《西游记》的拍摄历程。他提到,该剧耗时17年拍摄完成,虽特效技术有限,却凭借对原著的尊重与演员的精湛演绎,成为全球重播率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之一。
“前半生演猴王,后半生传西游。”现场,六小龄童多次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指出,无论是戏曲舞台还是电视剧荧幕,其创作根源都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数字时代的“真假美猴王”
针对“六小龄童大战黑悟空神话”话题三上热搜,六小龄童表示希望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传统戏曲与西游文化。
据了解,今年4月,优酷全新综艺《这是我的西游》公布先导预告,六小龄童老师再次穿上经典的美猴王服装,与《黑神话:悟空》天命人同框相逢,并进行了一场另类的“真假美猴王”跨次元之战。这场跨次元的对决,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对西游文化的传承和致敬。
当网友在争论谁更强一些呢?六小龄童老师在微博上发文表示:“和黑神话悟空大战一场,不分胜负,既是对后辈的勉励,也是携手黑神话悟空一起对西游文化的更好传承,俺老孙来也!”这句话一出,立刻引发了粉丝们的热烈讨论。
网友们纷纷表示,六小龄童作为传统西游文化的经典演绎者,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与新兴文化载体《黑神话:悟空》展开互动,这种跨越代际与形式的交流,无疑为西游文化的传承注入了全新活力。
当年,电视剧让“孙悟空”走进千家万户,如今游戏让他闯进更多年轻人电脑屏幕。《黑神话:悟空》以超写实画面重塑西游神话,在海内外引发了“西游热”。六小龄童表示,能够让全世界看到《西游记》,实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沉浸式体验引爆全场
活动未启,西游文化主题展区已人潮涌动。白发老者手持《西游记》原著静候签名,孩童们身着戏服、挥舞金箍棒扮作“小小美猴王”。
现场互动环节,六小龄童与读者热情交流。小朋友们上台参与“模仿孙悟空经典动作”环节,他亲自示范“握金箍棒角度”“瞭望眼神”等细节,强调“艺术成败在于细节”。
最激动人心的当属猴戏经典表演。他手中的金箍棒上下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虽然六小龄童已66岁高龄,但耍棍动作依然行云流水,棍影闪烁间尽显美猴王桀骜神韵。
谈及对襄阳的印象,六小龄童表示,他多次到访襄阳,作为2800年历史文化名城,三国遗迹与现代发展交相辉映,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令他动容。
在采访中,六小龄童还以《西游记》片尾曲中的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为例,强调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他鼓励年轻人要像孙悟空那样,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勇往直前的勇气。
这场沉浸式体验,让西游文化从文字与荧幕中“走出来”,在互动中传递细节之美,在表演中展现技艺之魂,在交流中厚植传承之根。无论是老者的情怀、孩童的好奇,还是六小龄童的哲思,都印证着一个真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它始终能与时代共鸣,与人心相通。
记者:文/张亚婷 图/谢勇;通讯员:王雨薇
编辑:廖双玉|校对:王怡雯
责编:严巍|审核:刘德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