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踱步处,锦鸡舞绿洲——襄阳"生态银行"释放50亿绿色发展红利

近日,保康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惊喜频传。一个月内、红外相机先后捕捉到一大一小两只亚洲黑熊的身影惊现山林的清晰影像。这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现身,与近年来襄阳境内中华秋沙鸭、长尾鸭等珍稀物种的频繁“出镜”,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生态复苏的壮丽图景。数据显示,2024年襄阳新增鸟类记录13种,汉江湿地鸟类总数较5年前增长40%,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7%,多项生态指标领跑全省。

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捕捉到的亚洲黑熊

【生态修复:从“伤疤愈合”到“绿脉贯通”】

“过去采矿留下的‘伤疤’,如今成了动植物的乐园。”在襄州区矿山生态修复示范点,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科负责人李伟指着复绿的矿坑介绍。2024年,襄阳完成154.38公顷矿山治理,复垦土地108.55公顷,并通过“阶梯式绿化”技术让200亩水泥厂旧址变身生态公园。

全域绿化的步伐同样铿锵。“绿满襄阳”行动超额完成目标,2024年营造林28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突破42%,形成“500米见绿、2000米亲水”的生态网络。鱼梁洲生态绿心种植的3万株苗木,更成为汉江畔的“城市肺叶”。

襄阳鱼梁洲环岛景观带鱼梁汉影片区美景

【科技护航:天地空立体监测网守护生灵】

在南河自然保护区,500余个红外监测点与卫星遥感构成的“天网+地网”系统,不仅记录下白冠长尾雉的求偶舞姿,更让野生动物16次登上央视《秘境之眼》。今年2月,工作人员在收集整理红外相机素材时,发现被誉为鸟中“小凤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的珍贵画面,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和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两天4次滚动播出这些生活在襄阳的“小叽咕”,引起广泛关注。湿地监测员刘明展示的绿翅鸭迁徙图谱,跨越5000公里串联起中俄生态廊道,为国际候鸟保护提供关键数据。

这套智能系统成效显著:2024年汉江湿地水鸟同步调查记录超6万只,7处湿地入选省级鸟类迁徙重点保护区,保康县盗伐案件同比下降60%。

红腹锦鸡

【制度创新:多元共治激发保护合力】

“生态保护不再是单打独斗。”襄阳市野保站站长陈芳表示,襄阳将野生动物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建立跨部门联席机制,2024年查处涉林案件70起,救护野生动物352只。企业也深度参与:华新水泥矿山遗址生态公园、东风汽车“零碳工厂”年减碳4.6万吨,成为工业转型样本。

小流域治理的“襄阳经验”更获全国瞩目。襄水从劣V类水质跃升至Ⅲ类,宜城莺河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带动流域内茶旅融合产业年产值超5亿元,形成“治水—兴产—富民”的良性循环。

襄阳宜城莺河两岸绿植青翠欲滴,河道水面清澈如镜

【价值转化:绿水青山成“幸福靠山”】

“生态账就是经济账!”南漳清凉河村村民王建国的农家乐年收入超20万元,折射出襄阳生态旅游年产值80亿元的蓬勃态势。全市建成5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GEP核算体系试点将生态资源量化为“绿色GDP”,“十四五”期间50亿元的生态投入正持续释放红利。

保康县官山世外茶源森林康养基地

襄阳交出的生态成绩单亮眼: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2天,达到284天(创历史新高),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4.5%(创历史新低),重污染天气同比减少8天,仅有3天(为历史最少),成为全省全部完成考核任务的三个城市之一。15个国考断面水质连续6年100%达标,成为全省唯一包揽“大气、水、土壤”考核全优的城市。其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被列为全省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森林城市创建经验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推广。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峰表示,襄阳正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轴,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2035年森林覆盖率目标锁定50%。

当亚洲黑熊在五道峡林间踱步,汉江湿地候鸟翩跹,这座千年古城正以生态复兴重塑发展基因,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篇章。

记者:罗丹|编辑:高原

审核:彭蕾  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