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深耕沃土 人才赋能粮仓——襄州区持续擦亮农业大区金字招牌

眼下正是小麦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位于襄州区伙牌镇的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验室、试验田一片忙碌,工作人员抢抓时机对小麦试验品种施肥;在黄集镇陶家村三组,两台装有北斗导航的无人机在田间穿梭,正在进行飞防作业……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机械化、智能化给现代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今年以来,襄州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正全力创建襄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擦亮农业大区金字招牌,为襄阳打造现代农业强市筑牢支撑。

科技赋能,“粮仓”更厚实

襄州区作为农业大区,年产粮食25亿斤以上,稳居全省县(市、区)第一方阵,素有“鄂西北粮仓”之称。

走进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小麦高标准科研选育基地,20余名工人穿梭于麦田间,均匀播撒肥料。该公司副总经理孟俊峰介绍:“为了给生产基地提供优质高纯度种子,我们在生产端进行了稀播扩繁,加工后发往市场。”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小麦、玉米新品种有15个。

科技赋能,让“粮仓”更厚实。站在田埂上,看着田间作业的农机,黄集镇陶家村三组种粮大户王垒感慨:“省时省力还精准,过去想都不敢想。”

近年来,襄州区以先行县共建为契机,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引入无人植保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高效节能的农业机械,培育130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9家,实现了从耕种到收储、加工的全链条服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襄州区积极构建“产学研”相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科研示范基地,并引入湖北洪山实验室打造汉江流域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襄阳基地,聚焦高蛋白玉米育种和全产业链布局发展。

好农机搭配好农艺,才能实现好收成。

花生是襄州区第一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5万亩左右,是湖北省花生种植面积最集中、产业链最全、机械化程度最高的花生主产区,通过运用ARC菌剂花生减毒固氮绿色生产等关键集成技术,一亩地能增产50公斤到80公斤,收入增加500多元。

目前,襄州区主要农作物农机综合作业率达92.37%,居全省前列。

人才驱动,“动能”更强大

在张家集镇的湖北绿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2000亩麦田里,整齐壮实的麦穗迎风摆动。

该公司以低碳农业理念开展优质小麦、水稻、油菜等良种科研、育种、繁育、生产和农旅科普等工作,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农业生产和产业融合道路。在第7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该公司总经理白建锋被授予2024年“湖北省十佳农民”称号。

农业科技现代化,科技人才是核心。

襄州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和培养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团队,探索创新“双向培养”“多元共育”“科技特派员”三大人才引育模式,强化科技人才队伍。

建立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选派省、市、区农业科技特派员136人;依托院校专家线上培训5000多人,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计划培训等1100多人;探索创新“合作社+”建设模式,构建“新型服务+”指导体系,全区共有农民合作社1487家、家庭农场1130家,成为推动农田增产、带动农户增收的新引擎。

人才驱动,“动能”更强大。襄州区以全产业链发展为导向,坚持“政产学研用”一体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培大培优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农产品品牌持续叫响。实施“襄州精品名牌农产品”发展战略,积极争创国家、省级名牌农产品,不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区有“农”字号国家驰名商标3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绿色食品”品牌24个、“有机食品”品牌15个、“地理标志”产品16个。“鲁花”、“正大”、“孔明菜”、“聚香达”等农产品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农产品深加工链条持续延伸。襄州区农特资源种类多,且各具特色,在人才驱动的加持下,名优特产加工企业数量多,产业规模日趋壮大。截至目前,该区拥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3家、合作社1487家、家庭农场1130家,基本实现了农、林、牧、副、渔“农村产业全覆盖”和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环节全覆盖”。

共治共享,“蝶变”更华丽

暮春时节,与田间忙碌景象不同的是,村庄显得那么和谐静美。在伙牌镇尹张村,新铺的柏油路连通一幢幢改造一新的房屋,随处可见的小花园掩映在午后的阳光中,随手一拍便是一幅美图。

2023年,尹张村被确定为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村后,通过党建引领聚民心、净化环境安民心、化解矛盾抚民心、产业发展强民心、改善环境暖民心“五心”行动,共建共治共享,让乡村实现华丽蝶变。

村民马晓玲说:“村里现在建设得非常好,道路全部硬化,还有公园。村民晚饭后出来散散步,感觉很幸福。”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尹张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基本改善,综合服务功能健全,村庄规划建设特色鲜明,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乡村建设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村党支部书记马志红表示。

尹张村的蝶变,是襄州区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农业活,则乡村活,农业画卷的色彩更艳丽。如今,走在该区各地农村、农企,你会发现,产业兴村、旅游活村、文化立村、“三治”治村统筹推进,培育了一大批先行示范村,其中,1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村入选清廉村居省级典型村、1个村入选省级“一约四会”典型村,文明乡风蔚然成风,美丽乡村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当前,该区正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2.0升级版,加快推进“十百千”工程,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一体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四大工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3年努力,建成5个以上“三美”乡村标杆村、28个以上先进村、161个以上提升村,为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襄州样板”。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周红南丨通讯员:杨琳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